1. html中,使用<script src="../static/js/xxx.js"></script>引入js文件。
2. 在js文件中,引入js文件的方式:
方式一: (body標籤存在的狀況下)
var new_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new_element.setAttribute("type", "text/javascript");
new_element.setAttribute("src", "xxx.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new_element);
方式二:
在調用文件的頂部加入下述代碼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xxx.js'></script>");
script標籤上面這個async屬性(詳情見:http://blog.csdn.net/c14210220635c/article/details/72934211)javascript
這個屬性是HTML5給script新添加的屬性,並且只適用於外部的JavaScript文件,若是在script標籤上添加了這個屬性,那麼代表這個腳本資源就再也不是同步加載的了,而是異步加載的,因此不會阻塞瀏覽器對頁面的渲染。固然這個屬性會存在一些兼容性問題,一些瀏覽器還未實現對這個屬性的支持。html
3.其餘java
1. JavaScript做爲瀏覽器腳本語言,主要用途是與用戶互動,以及操做DOM,最大特色是單線程。
2. 瀏覽器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來解析顯示頁面的,在執行過程當中,若是有JS或者CSS文件的調用,瀏覽器就會現根據路徑把這些文件下載下來,並把這些代碼「看」一遍,看完以後有可能執行一部分,也有可能接着往下解析HTML。
因此說在HTML裏面順序很重要,若是瀏覽器遇到大量的JS要「看」,或者執行,那麼頁面下面的東西就不會執行,由於目前大部分的瀏覽器都是單線程的執行方式。
必須讓瀏覽器頁面徹底加載完畢後,再去執行JS,因此咱們通常把JS文件放在最後。
等全部的DOM準備穩當,頁面就渲染CSS效果,添加事件。
3. 爲了利用CPU的計算能力,HTML5提出Web Worker標準。容許JavaScript腳本建立多個線程,可是子線程徹底受主線程控制,且不得操做DOM。
任務隊列:
全部的任務分爲兩種,一種是同步任務,一種是異步任務。
同步任務:在主線程上排隊執行的任務,只有前一個任務執行完畢,才能執行後一個任務。
異步任務:不進入主線程,而進入「任務隊列」(task queue)的任務,只有「任務隊列」通知主線程,某個異步任務能夠執行了,該任務纔會進入主線程執行。
異步執行的運行機制(同步執行可視爲沒有異步任務的異步執行):
1.全部同步任務都在主線程上執行,造成一個執行棧(execution context stack);
2.主任務以外,還存在一個「任務隊列」(task queue),只要異步任務有了運行結果,就在「任務隊列」之中放置一個事件;
3.一旦「執行棧」中的全部同步任務執行完畢,系統就會讀取「任務隊列」,查看裏面的事件。對應的異步任務,因而結束等待狀態,進入執行棧,開始執行。
4.主線程不斷重複上面的第三步。
JavaScript運行機制:主要主線程空了,就會去讀取「任務隊列」,這個過程會不斷重複。
事件和回調函數:
「任務隊列」是一個事件的隊列(或者消息的隊列),io設備完成一項任務,就在「任務隊列」中添加一個事件,表示相關的異步任務能夠進入「執行棧」了。主線程讀取「任務隊列」就是讀取裏面有哪些事件。
「任務隊列」中的事件,除了io設備的事件之外,還包括一些用戶產生的事件(好比鼠標點擊、頁面滾動等)。只要指定過回調函數,這些事件發生時就會進入「任務隊列」,等待主線程讀取。
所謂「回調函數」(callback),就是那些會被主線程掛起的代碼。異步任務必須指定回調函數,但主線程開始執行異步任務,就是執行對應的回調函數。
「任務隊列」是一個先進先出的數據結構,排在前面的事件,優先被主線程讀取。
因爲存在「定時器」功能,主線程首先要檢查一下執行時間,某些事件只有到了規定的事件,才能返回主線程。
Event Loop:
主線程從「任務隊列」中讀取事件,這個過程是循環不斷的,因此整個的這種運行機制又稱爲Event Loop(事件循環)。
定時器:
即指定某些代碼在多少時間以後執行。
定時器功能主要由setTimeout()和setInterval()這兩個函數完成,它們內部運行機制徹底同樣,區別在於前者指定的代碼是一次性執行的,後者是反覆執行。
console.log(1);
setTimeout(function(){console.log(2);},1000);
console.log(3);
上面代碼的執行結果是1,3,2,由於setTimeout()將第二行推遲到1000毫秒以後執行。
若是將setTimeout()的第二個參數設爲0,就表示當前代碼執行完(執行棧清空)之後,當即執行(0毫秒間隔)指定的回調函數。
setTimeout(function(){console.log(1);}, 0);
console.log(2);
上面代碼的執行結果老是2,1,由於只有在執行完第二行之後,系統纔會去執行"任務隊列"中的回調函數。
總之,setTimeout(fn,0)的含義是,指定某個任務在主線程最先可得的空閒時間執行,也就是說,儘量早的執行。它在「任務隊列」的尾部添加一個事件,所以要等到同步任務和「任務隊列」現有的事件都處理完,纔會獲得執行。
HTML5標準規定了setTimeout()的第二個參數的最小值(最短間隔)不得低於4毫秒,若是低於這個值就會自動增長。
在此以前,老版本的瀏覽器都將最短間隔設爲10毫秒。另外,對於DOM的變更(尤爲是涉及頁面從新渲染的部分),一般不會當即執行,而是每16毫秒執行一次。這是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的效果要好於setTimeout()。
注意:setTimeout()只是將事件插入了「任務隊列」,必須等到當前代碼(執行棧)執行完,主線程纔會去執行它指定的回調函數。要是當前代碼耗時很長,有可能要等好久,因此並無辦法保證回調函數必定會在setTimeout()指定的時間執行。
參考自: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10/event-loop.html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