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和dp(sp) 之間轉化公式:前端
1 乘以(dp轉px)或者除以(px轉dp) scal縮放因子,在上浮0.5f
android
2 而因子是根據系統的屏幕密度density(每英寸多少顯示點) /160 (默認加載mdpi的標準160ppi 1px(1倍的圖))web
3 屏幕密度density:::markdown
4 還能夠這樣獲取手機屏幕密度:::app
1 手機 2垂直邊 分辨率 平方和 結果 開平方 獲得 斜角線的長度iphone
2 除以 屏幕尺寸(好比 6寸),就是dpi密度ide
-----例如: (2160*2160+1080*1080) 開平方後 / 6寸 = 402(華爲mete10 pro)post
5 scal因子 = displayMetrics實例 獲取到densityDpi(120 160 240 320 480 640) /160 (mdpi的標準160ppi)):flex
6 Mdpi 160 是1倍 1px=1dp; hdip 240 是mdpi的 1.5倍 1dp=1.5px; xhdpi 320 是mdpi的2倍 ;spa
xxhdpi 480 是mdpi的3倍;xxxhdpi 640 是mdpi的4倍。。。
7 不能根據分辨率來適配,根據密度(dpi)對應的文件夾來適配;
放到對應的目錄下,不然會出現小圖高分辨上不清晰
( 高分辨率適配上 圖片要大), 大圖放低分辨率上被壓縮的時候也會消耗內存。
8 對應表:
1 像素密度範圍 xhdpi之下的遞增80 ; 以上的都是遞增 160 ;
2 通常都是16:9 (1280*720p 1920*1080p 2560*1440 2k);
全面屏幕 出現後,開始有了大概2:1 比例的分辨率, 寬都是1080高度不一樣 (2280*1080 2246*1080 2160*1080)
像素密度等級 | 像素密度範圍 | 分辨率(一般) | 像素密度與dp轉換關係 |
---|---|---|---|
ldpi | —dpi-120dpi | 320*240 | 1dp = 0.75px |
mdpi | 120dpi-160dpi | 480*320 (Half-size VGA) | 1dp = 1px |
hdpi | 160dpi-240dpi | 800*480 (Wide VGA) | 1dp = 1.5px |
xhdpi | 240dpi-320dpi | 1280*720 | 1dp = 2px |
xxhdpi | 320dpi-480dpi | 1920*1080 | 1dp = 3px |
xxxhdpi | 480dpi-640dpi | 3840*2160 | 1dp = 4px |
其餘:::
1 android 通常都是以iphone 750爲比例來設計。。。通常用2x倍的切圖, 由於android的720p和750相差不大。
2 Screen屏幕的高度,包括頂部狀態欄 和 底部的操做欄。
3 Windows窗口的高度,只包括app可視區頁面高度。
4 相似前端js也是同樣: scrollHeight 整個頁面的滾動高度;clientHeight 可視區高度.
附: sketch的標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