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購物小程序cookie方案實踐

做者:張志豪html

1、前言

早期爲了解決「會話保持」的需求,社區中出現了「cookie方案」並最終成爲W3C標準:當某個網站登陸成功後,客戶端(瀏覽器)收到一個cookie標識(文本)並保存下來,在後續請求中會自動帶上這個字段,由此Web後臺能夠判斷是否同一個用戶,從而使「會話」得以延續。前端

微信小程序沒有像瀏覽器同樣內置實現了cookie方案,須要開發者自行模擬,而原先京東購物小程序及京喜小程序(現微信一級購物入口)是從微信及手Q購物H5中遷移迭代出來的,也就是說咱們不只要在小程序中模擬一套cookie方案,而且要保持和原業務對cookie處理邏輯的一致,爲此咱們將實現方向肯定爲「基於小程序開放能力,和瀏覽器保持一致」。node

微信小程序開放了 數據緩存 Storage網絡 Network 這兩種能力,經過這兩套API,咱們能夠自行DIY一個cookie方案。小程序

PS:本文全部代碼及使用示例均可以 在這裏 找到,閱讀本文時配合實踐,效果更佳。後端

2、瀏覽器中的cookie

爲了保持後端對cookie的處理邏輯和原來的H5一致,小程序的實現須要往瀏覽器看齊。微信小程序

因此模擬小程序的cookie前,先看看瀏覽器的cookie機制,主要有如下幾個部分:api

  • 本地存儲:瀏覽器會在本地分配一塊空間,存儲cookie
  • 請求攜帶:每次發起請求,都會從本地取出cookie並追加在請求頭上
  • 響應設置:當響應頭有Set-Cookie字段時,須要解析並更新
  • 過時時間:每一個cookie字段有單獨的過時時間,而且到期會自動清除
  • 讀寫操做:暴露API給前端JS調用,可進行增刪改查操做
  • 做用域:路徑path、域名domin
  • 編碼:cookie值,在網絡傳輸須要encode,建議存儲也同樣
  • 其它:HttpOnly、Secure、SameSite

在瀏覽器的DevTools中,能夠看到當前站點下的Cookie明細: 瀏覽器

Chrome Cookie面板截圖

3、小程序中的cookie實現

方案設計

在小程序中模擬Cookie,主要涉及五個部分: 緩存

小程序cookie方案設計圖
其中咱們會重點關注 「Cookie基礎庫」 的實現,另外也會給出「Request基礎庫」的封裝示例。

本地存儲

小程序提供了 「數據緩存 Storage API」(能夠理解爲Web規範中的LocalStorage),支持存儲「原生類型、Date、及可以經過JSON.stringify序列化的對象」。安全

咱們能夠利用這些API,在Storage中新開一個cookies字段進行存儲:

// 存:
wx.setStorageSync('cookies', cookies)
// 取:
wx.getStorageSync('cookies')
複製代碼

其中cookies的「存儲結構」以下:

// cookies = 
{
    cookie1: { // 「最小cookie單元」 ==> cookieItem
        name: 'cookie1', // cookie名
        value: 'xxx',    // cookie值
        expires: 'Fri, 17 Jan 2020 08:49:41 GMT' // 過時時間,使用GMT(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格式
    }
},
複製代碼

上面的cookie1即是一個「最小cookie單元cookieItem」,包含了3個字段(name、value、expires),是本文中定義的「標準cookie格式」,也是cookie操做的基本單元。

打開【微信開發工具】的Storage選項卡,能夠查看本地存儲的狀況:

Storage面板截圖

讀寫操做

這部分主要做爲「公共基礎庫「的角色,爲外部業務提供增刪改查cookie的API。

1. 獲取cookie————getCookie()

步驟:從Storage中取出完整cookies ==> 取出指定name的cookie項 ==> 校驗有效期 ==> 返回值value

實現以下:

function getCookie(name = '') {
    let cookies = wx.getStorageSync('cookies') // try/catch 略過
    let { value, expires } = cookies[name] || {}

    return (name && expires && !isExpired(expires)) ? decodeURIComponent(cookieItem.value) : ''
}
複製代碼

2. 設置cookie————setCookie()

步驟:從Storage中取出完整cookies ==> 解析入參 ==> 覆蓋更新 ==> 同步到本地Storage

首先看下本API設計需求:

  • 設置單個/多個cookie
  • 直接傳值/傳cookieItem(Object)
  • 時間格式maxAge/expires

調用示例以下:

setCookie({
    cookie1: 12345,
    cookie2: '12345'
})

setCookie({
    cookie1: {
        value: 12345,
        maxAge: 3600 * 24  // 自定義有效期(這裏示例是24小時)
    },
    cookie2: {
        value: '12345',
        expires: 'Wed, 21 Oct 2015 07:28:00 GMT' // 標準GMT格式
    }
})
複製代碼

這裏可對入參遍歷,而cookie子項不管直接傳值value仍是傳了詳細object,都儘可能的獲取name/value/expires/maxAge,傳給格式化函數轉爲標準的cookieItem

function setCookie(cookiesParam) {
    let oldCookies = wx.getStorageSync('cookies') // try/catch 略過
    let newCookies = {} // 由 cookiesParam 轉化爲標準格式後的cookies

    for (let name in cookiesParam) {
        if (isObject(cookiesParam[name])) { // 傳入是Object格式
            let { value, expires, maxAge } = cookiesParam[name]
            // 轉換爲標準cookie格式(cookieItem)
            newCookies[name] = getStandardCookieItem({ name, value, expires, maxAge })
        } else {
            newCookies[name] = getStandardCookieItem({ name, value: cookiesParam[name] })
        }
    }

    // 同步到本地Storage
    saveCookiesToStorage(Object.assign({}, oldCookies, newCookies))
}
複製代碼

3. 刪除cookie————removeCookie()

步驟:從Storage中取出完整cookies ==> 刪除指定的cookie項 ==> 同步到本地Storage

function removeCookie(cookieName) {
    let cookies = wx.getStorageSync('cookies') // try/catch 略過

    delete cookies[cookieName]

    saveCookiesToStorage(Object.assign({}, cookies))
}
複製代碼

4、Cookie 在網絡中的傳遞

本節主要簡單實現設計圖中的【Request基礎庫】部分

network-transfer

如上圖所示,Cookie在網絡中的傳輸主要有四個過程:

  1. 客戶端發起HTTP請求
  2. 服務端響應,並在響應頭加上 Set-Cookie,客戶端接受並解析保存
  3. 下一次客戶端發起HTTP請求,在請求頭加上Cookie
  4. 服務端識別出請求頭的Cookie,做出相應處理

如下是對一個請求的抓包示例:

request-demo

在小程序中,請求發起有兩種方式:HTTPWebSocket,這裏以HTTP爲例,先對請求api進行「封裝」:

function requestPro({ url, data, header, method = 'GET'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wx.request({
            url,
            data,
            header: Object.assign({}, { 'Cookie': CookieLib.getCookiesStr() }, header), // 請求頭————帶上Cookie
            success (res) {
              let { data : resData, header, statusCode } = res
              let setCookieStr = header['Set-Cookie'] || header['set-cookie'] || ''

              CookieLib.setCookieFromHeader(setCookieStr) // 響應頭————解析Set-Cookie
              resolve(resData)
            },
            fail (err) {
                reject(err)
            }
          })
    })
}
複製代碼

如上代碼所示,Cookie在前端側請求模塊中的處理主要有3點:

1. 請求攜帶

步驟:(每次發請求前)從Storage中取出完整cookies ==> 轉化爲HTTP規範的請求頭Cookie格式 ==> 設置到Request Header

上面代碼中的getCookiesStr()直接取cookies拼接便可,返回示例:cookie1=xxx;cookie2=yyy

2. 響應設置

步驟:(每次收到響應後)解析Response HeaderSet-Cookie字段 ==> 轉爲標準Cookie格式 ==> setCookie()

這裏處理Set-Cookie內容時,有幾個點須要留意: - 最基本的格式:Set-Cookie: <cookie-name>=<cookie-value> - 可能同時包含多個cookie字段,以,分割(但須要排除時間值裏的,) - 時間格式:Max-Age/Expires (不區分大小寫)

具體實現可在文末Demo中找到。

3. 編碼問題

「Cookie值編碼方式」是容易產生困惑的地方,目前看到的普遍作法都是使用「URL編碼」。

但筆者翻閱 RFC6265 發現,原始規範中並無對編碼進行指定,好比在第四章 Server Requirements (服務端)中是這樣描述:

To maximize compatibility with user agents, servers that wish to store arbitrary data in a cookie-value SHOULD encode that data, for example, using Base64 [RFC4648].

「爲了最好的兼容效果,服務端應該對cookie值進行編碼,例如使用Base64。」

而在第五章 User Agent Requirements (客戶端,也就是瀏覽器),則是「建議以第四章服務端的實現爲準」。

總之規範並無指定使用「URL編碼」,但基於該編碼方案已經深刻人心,也就順其天然成了「默認選擇」。那這裏也不作例外,瀏覽器怎麼作,咋們小程序也保持一致。

在瀏覽器中,推薦cookie值通過encode編碼後保存下來,因此直接取到的也是encode後的值,因此追加在請求頭Cookie字段,就不須要decode解碼了,直接拼接便可(但基礎庫API的get操做最終須要進行decode解碼)。

而對於響應頭Set-Cookie的值,咱們認爲後端已經作了encode編碼,因此前端不須要處理,直接存進 Storage 便可。

5、性能優化(高頻讀寫)

前面實現中每次讀寫cookie都會調用小程序Storage API(並且是同步的),小程序框架會讀寫到本地Storage。 對於高頻場景,能夠將cookie在內存中維護一份,讀寫都直接走「內存層」,有更新才同步到「Storage層」。

1. 初始化

首先須要在內存中聲明一個_COOKIES(命名自行diy),建議在cookie基礎庫中聲明,便於統一維護。

2. 讀

前面初始化時已經從Storage讀取一次cookies,後續getCookie就直接讀內存的_COOKIES便可。

3. 寫

寫操做直接更新內存,間接更新Storage。 若是有高頻寫場景,能夠考慮作個任務隊列進行節流。

6、單元測試

微信官方在2019年5月推出了「小程序自動化 SDK」 miniprogram-automator,通過半年多的迭代,目前已基本穩定下來。

在購物小程序場景試用了一下,cookie相關的用例很快就完成了,簡直是開發者的福音:真香!!!

smells-good

實際項目中,對cookie的單元測試能夠分爲兩類:

  1. 小程序全局範圍的cookie驗證(好比初始化小程序後,有沒有種下版本號、訪問行爲等關鍵cookie)
  2. cookie基礎庫API驗證(好比get/set/remove等各個API是否正常工做)

以驗證setCookie()API爲例:

it('API驗證:setCookie()', async () => {
    await miniProgram.evaluate(() => {
        wx.CookieLib.setCookie({ // 調用API
            cookie1: 12345,
        })
    })

    let { cookies } = await miniProgram.callWxMethod('getStorageSync', 'cookies')
    expect(cookies['cookie1'].value).toBe(12345) // 指望成功設置cookie1爲12345
})
複製代碼

這裏爲了方便測試用例調用基礎庫API,在小程序啓動前,把Cookie基礎庫(CookieLib)掛到了wx對象上,實現方式是使用node讀寫文件的API去【植入代碼】:

fs.appendFileSync('./your_project/app.js', ''\n wx.CookieUtil = require(\'./lib/cookie.js\');\n'')
複製代碼

7、Cookie安全

Cookie安全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這裏只簡單列出和小程序相關的幾個點。

path、domin、HttpOnly、Secure、SameSite

小程序中已經作了一些安全措施,好比只能走HTTPS、合法域名須要管理員到微信後臺進行配置、Storage只能由寫入它的小程序中訪問,等等。 所以path、domin、HttpOnly、Secure、SameSite這些字段在小程序環境下的價值沒有瀏覽器環境大,本例中沒有使用(懶..),而實際業務場景能夠按自身狀況決定是否要使用。

白名單機制

  1. 前端維護(大小/數量) 一般瀏覽器保持的Cookie數據不超過4k,部分瀏覽器限制同一站點最多cookie數爲20個。 若是業務龐大的話,建議在Cookie基礎庫作一套「白名單」機制,在白名單內才能夠寫入,以此防止「非法寫入」或「內容超大致使信息丟失」的問題。

  2. 後臺維護(網關白名單) 一樣的,建議從網關層面,創建一個「可信cookie」白名單,自動過濾請求中的「非法cookie」字段。

前端防篡改

小程序前端更可能是防「誤改」————即在操做Cookie過程當中,發生了意料以外的修改。一般發生在JS「引用拷貝」特性上,好比前面提到的內存維護一個_Cookies,若是有一個APIgetAllCookies()直接將這分內存版cookies暴露出去,對象引用容易被連帶修改。因此cookie基礎庫須要控制暴露API的能力範圍,並對取值進行「深拷貝」。

Session

Session機制將用戶狀態放在了服務端維護,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並且目前各類後端對於session的存儲和同步都有很成熟的技術方案,有條件的業務應以Session爲主作會話保持。

指紋上報

用戶訪問時生成設備指紋並上報(一般是登陸/結算等環節),業務後臺配合風控系統,遇到異常請求時下發驗證環節。

8、完整小程序實現Demo

代碼片斷:developers.weixin.qq.com/s/x4sFASmh7…

Demo工程截圖

9、小結

本文先解析了瀏覽器的 Cookie機制 運做原理,而後使用「數據緩存」和「網絡」能力,以 公共基礎庫 的形式,在小程序中實現了一套 Cookie方案。但願對你們有所幫助。

10、相關連接


若是你以爲這篇內容對你有價值,請點贊,並關注咱們的官網和咱們的微信公衆號(WecTeam),每週都有優質文章推送:

WecTea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