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路由原理和配置實驗案例
路由器工做在OSI參考模型的網絡層,它的重要做用是爲數據包選擇最佳路徑,最終送達目的地。
如下圖爲例來講明如下路由的技術是怎麼樣的:
在只有一個網段的網絡中,數據包能夠很容易的從源主機到達目標主機。可是若是一臺計算機要和非本網段的計算機通訊,數據包就要通過不少路由器。如上圖所示,主機A和主機B所在的網段被許多路由器隔開,這時若是兩臺 主機須要通訊的話就要經過中間這些路由器,這時候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到達目的地的路徑。數據包從主機A到主機B有多條路徑可供選擇,可是很顯然這些路徑中總有一條是最好最快的。所以,爲了可以提升網絡的訪問速度就須要有一種方法來判斷從源主機到目標主機所通過的最佳路徑從而進行轉發,這就是路由的技術!
那麼廢話很少說,先上實驗部分吧~後面再補上路由的理論知識
今天的實驗主要是經過GNS3模擬2臺路由器和兩臺PC機用網線鏈接不一樣網段,並配置IP地址
1.首先先打開GNS3,建立兩臺路由和兩臺PC。下一步:
2.
經過網線將他們鏈接,並配置不一樣的接口,以及IP地址,如圖:
3.鏈接完成後,雙擊R1 R2 PC1 PC2,打開後方便操做,如圖:
4.
在R1端口上配置字IP地址,首先輸入命令conf t進入全局模式
再輸入int f0/0進入f0/0接口,進入後就能夠開始配IP地址了。
配IP地址講究三要素
①進接口
②配地址
③no shutdown
此時即可以開啓接口,否則配了地址,接口始終仍是處於關閉的。
同理再進入到R1路由的F0/1接口配置好IP
5.配置完成以後,如何查看IP地址呢?
能夠輸入do show ip int b去查看。如圖:
此時咱們能夠看到R1路由的IP地址已經設置完成,都處於up開啓狀態。
6.如何查看路由表呢?輸入do show ip route 便可跨模式查看路由表,此時咱們發現路由表上已經自動生成條目,而旁邊的C 表明着connected,即直連網段,只要接口在上面配上IP地址把端口開啓,條目就會自動寫入。此時發現,咱們尚未配置靜態,下一步咱們將配置靜態路由。如圖:
7.咱們先退回到全局模式下,由於靜態路由是在全局模式下配置的,而不是在接口。輸入ex退回。而靜態路由的配置則是輸入命令:Ip route 後跟目標網絡號(非直連網段)+子網掩碼+下一跳地址。如圖:
8.配置完成後,咱們輸入do show ip route再次查看路由表,發現此時靜態路由已經設置完成。
此處能夠記住一個規律,當你把路由上全部的地址都出如今你的路由表上的時候,那麼必定能夠互連互通。如圖:
那麼同理,此時也給R2設置靜態路由以及爲接口配置IP地址,如圖:
9.此時R1 R2的配置已經完成,能夠爲PC1 PC2配置IP地址以及網關,如圖:
當配置完成後,咱們用PC1 ping PC2的ip地址查看是否互聯互通。如圖:
互通成功!
10.到此,咱們能夠思考一個問題,若是咱們把R2設置爲默認路由地址,那麼PC1和PC2還會互通嘛?下面咱們就此做出解答!
咱們把R2關閉再開啓,這樣以前設置的R2的配置就沒了。咱們從新打開R2,配置好F0/0和F0/1的接口IP地址。與此同時,咱們開始設置R2的默認路由:
輸入ip route 0.0.0.0 0.0.0.0 +ip地址。便可設置完成R2的默認路由。如圖:
11.設置完成後,咱們再次打開PC1,使它與PC2再次ping,互通成功!
實驗完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