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帝國工具
做者: [美]露西·格林 post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人工智能
副標題: 商業巨頭如何掌控經濟與社會3d
原做名: Silicon Statesblog
譯者: 李瑞芳 索引
出版年: 2019-5-1ci
頁數: 400get
訂價: 68.00元iframe
裝幀: 精裝it
ISBN: 9787521703634
01
—
全書是一些泛泛的對硅谷巨頭們的負面評價與擔心。書中的事實大部分見過,做者引用了大量的他人觀點,本身的分析太少。
書中總的觀點是硅谷巨頭們的實際權利愈來愈大,而且能影響到政府的政策指定甚至總統選舉。書中沒看到做者能提出有價值的應對措施。
整體評價3星,有參考價值。
02
—
如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而這些項目顯然都違背了硅谷公司所標榜的一切。迄今爲止,適應性、收縮性和增加性一直是硅谷生態系統成功的關鍵。不過,就像蒂爾追求長生不老那樣,硅谷的野心現在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們當初不起眼的辦公大樓。P前言22
2:我對硅谷的不斷擴張有最直觀的感覺。起初個人職業是一名記者,後來在總部位於倫敦的諮詢公司將來實驗室(the Future Laboratory)擔任將來學家一職,最近我加人了智威湯遜廣告公司。過去的10年,個人任務就是提供關於將來的願景。P前言28
3:直到最近,優步秉承的理念依然是隻要公司可以成功,性別歧視和不友好的工做環境就不是問題。再好比說亞馬遜,雖然它的總部很是迷人,而且在裏面工做的都是受太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可是其生產車間的工做卻讓人叫苦不迭,並且他們對待供應商也是肆無忌憚,這一點已經不是什麼祕密了. P前言30
4:那麼,若是硅谷替代了國家,會發生什麼?若是咱們的醫院靠硅谷提供動力運行,教育靠硅谷提供,城市由硅谷創建,又會發生什麼? P前言33
5:從那時起,隨着每家公司的範圍和複雜性不斷增加,硅谷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也隨之不斷變化。硅谷有一個官方機構FWD.us,是一個遊說團體,旨在推動那些可以服務於其利益的核心政策。這個組織於2013年由扎克伯格等人牽頭成立,成了硅谷的一個倡導性的組織,並專一於移民改革。該組織獲得了比爾·蓋茨的支持,共籌集資金5000萬美圓。P53
6:不過,硅谷是在成功地對抗兩項立法活動以後纔開始改變策略的。由此,硅谷意識到了本身的力量,開始從曲意逢迎轉變爲反抗,動員廣大消費者去打破某項新立法將會對其產生的控制。P53
7:「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編輯」一這個頭銜是挪威最具影響力的報紙《晚郵報》(Aftenposten)的主編兼CEO埃斯彭·埃吉爾·漢森(Espen EgilHansen)在一篇頭版的評論文章中授予馬克·扎克伯格的,但這位臉書創始人卻對這個高級頭銜避之惟恐不及。P81
8:在對新聞業進行侵蝕的同時,硅谷帝國也在妨礙這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權力制約者-新聞業。它制約政府,也可能制約着硅谷。曾經那個專業的、致力於調查事實的新聞業如今也出現了未經驗證的故事和一些用戶生成的內容。P83
9:2016年4月,《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公佈了一份遭泄露的文件,揭示了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惟與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的合做已到了何種程度,而這一點尚未對外公開。皇家自由國民保健信託基金(Royal Free NHS Trust,負責三家倫敦醫院)向谷歌的深度思惟開放了超過100萬名患者的醫療保健數據的訪問權,以構建一個App來提醒醫生患者出現的嚴重的腎臟損傷風險。P127
10:硅谷的領導者正在用一種先知式的說辭來將人類文明的將來進行理論化(馬斯克也曾說過咱們可能生活在一種計算機模擬中,而咱們並不知道。另外他還預測過世界末日的大滅絕)。或者,他們正在建造末日堡壘,以防因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而陷入貧困的社會轉而起來反對他們。P161
11:例如,有關舊金山市中心的流浪者問題,愛彼迎的創始人就沒有作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他們在那裏待了一個星期都沒有意識到。他們關注的是人們但願看到的慈善事業,這也是在硅谷公司中存在的一個愈來愈普遍的趨勢,尤爲是在解決問題方面。P274
12:可是從宏觀上看,這一切就都不值一提。硅谷的女性創業者仍是難以得到資金,還得忍受性別歧視,仍是面臨着與男性同行大相徑庭的待遇。這些最近的招聘都比較反常,只是爲了迴應公衆的羞辱,而不是一塊兒攜手主動嘗試去創造一個公平、包容和關懷的行業文化。P283
13:肖恩·帕克(Sean Parker)將硅谷的慈善捐贈行爲描述爲「黑客慈善」。經過這種方法,他們運用許多工具使本身在商業上大獲成功,並在傳統的慈善機構中創建風險投資基金。在這個新版本的慈善事業中,社會公益和追逐利潤並不衝突。事實上,它使工做變得更快、更精簡和有效,這是一種有影響力的利他主義。P305
14:他可能漏掉了一件比較有諷刺意味的事情,那就是蘋果、微軟、Alphabet,思科和甲骨文如今擁有5040億美圓的離岸基金,若是按照40%的稅率徵稅,理論上加州應該收回2000億美圓,而人們但願這些錢能夠用來提升市民服務。P308
15:谷歌、蘋果、臉書、優步和亞馬遜等公司爲人們提供的種種便利已經說服人們(心甘情願地)交出了大量數據,以節省時間,擁有個性化的商品,並花大量的時間與這些公司互動,儘管他們也擔憂隱私的泄露。雖然政府和媒體對它們的批判在不斷升級,但這也沒能阻止人們繼續使用。P362
全文完
相關連接: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