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明白VLAN的由來,爲何會產生這樣一種技術。這得從計算機網絡的數據交換提及,最開始,咱們的網絡處於蠻荒時代,數據是怎麼交換的,就是簡單的介質共享,你們都接到一條線路上,而後互相發數據,這個必然就會產生一個問題,路只有一條你們搶着用,不免不會產生衝突,用的人越多,衝突越厲害。那麼接下來你們就共同制定一個規定,CSMA/CD產生了,發送數據以前先檢測下線路忙不忙,不忙再發。不過問題仍是有,忙的時候,線路一直輪不到我用,我不開心,服務老是被拒絕。怎麼辦,二層交換機來了,每一個人分配端口,MAC地址綁定,本身用本身的,這樣衝突減少了。二層交換機雖然隔離衝突域,可是不能有效劃分廣播域。廣播報文會像全部人(端口)發,人多了仍是有問題,雖然數據能轉發,可是效率低,容易廣播風暴。怎麼辦,VLAN來了,他幹了什麼,劃分廣播域。網絡
下面看看專業說法:性能
爲何須要VLAN技術,它的優勢在哪裏呢?spa
在TCP/IP協議規範中,沒有VLAN的定義。當第二層網絡交換機發展到必定程度的時候,傳統的路由器因爲在性能上的不足,它做爲網絡節點的統治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戰。既然傳統路由器是網絡的瓶頸,而交換機又有如此優越的性能,爲何不用交換機取代傳統路由器,來構造網絡呢?咱們都知道,位於協議第2層的交換機雖然能隔離衝突域,提升每個端口的性能,但並不能隔離廣播域,不能進行子網劃分,不能層次化規劃網絡,更沒法造成網絡的管理策略,由於這些功能全都屬於網絡的第三層———網絡層。所以,若是隻用交換機來構造一個大型計算機網絡,將會造成一個巨大的廣播域,結果是,網絡的性能反而下降以致沒法工做,網絡的管理一籌莫展,這樣的網絡是不可想象的。按照TCP/IP的原理,通常來講,廣播域越小越好,通常不該超過200個站點。那麼,如何在一個交換網絡中劃分廣播域呢?交換機的設計者們借鑑了路由結構中子網的思路,得出了虛網的概念,即經過對網絡中的IP地址或MAC地址或交換端口進行劃分,使之分屬於不一樣的部分,每個部分造成一個虛擬的局域網絡,共享一個單獨的廣播域。這樣就能夠把一個大型交換網絡劃分爲許多個獨立的廣播域,即VLAN。計算機網絡
那麼咱們來說講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設計
VLAN,即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遵循IEEE802.1Q標準,它在原來的以太網幀源MAC字段的後面加入了4個字節的VLAN Tag,這4字節的結構如圖:htm
VLAN Tag中各字段的含義以下:blog
Type:取固定值0x8100,用於標誌VLAN Tag;路由
User Priority:用戶優先級,用於流量的等級劃分;it
Flag:該bit在以太網中固定取0;io
VLAN-ID:取值爲0~4095,用於標誌不一樣VLAN。下面就看看是怎麼實現的:
因爲不一樣VLAN之間是二層隔離,經過將不一樣的主機分到不一樣的VLAN中去,就有效控制了廣播域的範圍。這樣,經過上面增長VLANID,能夠對端口進行隔離,包的轉發也就相對有序,廣播域減少,衝突減小了。
更多的知識:http://www.h3c.com.cn/MiniSite/Technology_Circle/Net_Reptile/The_One/Home/Catalog/200911/655250_97665_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