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神話學3d
做者: [法] 埃盧瓦·洛朗(Éloi Laurent) blog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索引
原做名: Nos mythologies économiques進程
譯者: 王晶 / 蔡德馨 get
出版年: 2019-5-1iframe
頁數: 152產品
訂價: 48it
裝幀: 精裝class
叢書: 輕與重搜索
ISBN: 9787567590984
01
—
一本小書,132頁,法文版版權是2016年的。
做者對法國國內流行的市場教條主義、新自由主義的基本觀點的一些反駁。這些觀點有些貌似在國內也有一些市場,有些看着比較陌生。
篇幅短小,做者沒對反方的觀點作詳細的說明,本身的觀點有的有數據支持,基本上也沒作詳細的闡述。
做者的重要觀點我總結有下面這些:
1:歐盟既是公共調節最多的區域,也是貿易最發達的區域(歐洲共同市場佔全球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公共調節越多,市場活力就越大。
2:所謂「自由」市場的擁護者絕對不是要終結公共干預,他們的訴求是公共干預爲己傾斜;
3:國家一旦「勒緊腰帶」,經濟衰退就會演變成社會蕭條,經濟就會迅速下滑;
4:環境約束最多的國家也是創新最有活力的國家,好比芬蘭、瑞典和荷蘭;
5:經濟學家之間再也沒有名副其實的討論;
6:咱們應該馴服數字經濟,而不是被它馴服。
整體評價3星,有參考價值。
02
—
如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然而,和全部的教條主義同樣,市場教條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經濟修辭的根本,它創建在一個簡化的邏輯之上。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它的缺陷在於忽略了社會制度(調節、公共服務、再分配和社會保障)的關鍵做用,將西方的繁榮簡單地歸結爲絕對的重商主義(其實歷來就沒有存在過):冷酷無情的市場,被再分配製度拖累和壓制的生產和創新體系,不遺餘力阻擋經濟活力的國家。P10
2:事實上,歐洲法院經過促進成員國法律制度的銜接加速了貿易一體化的進程。所以,將全球化歸結爲「自由貿易」的產物是錯誤的:公共調節是國際貿易存在的前提。P12
3:歐盟既是公共調節最多的區域,也是貿易最發達的區域(歐洲共同市場佔全球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公共調節越多,市場活力就越大。P12
4:中國是一個很是典型的案例,它體現了公共調節和自由市場的相互滲透:中國成功地實現了兩者的高難度的融合。透過這面鏡子,咱們看到法國一方面相信市場低效是由於它受制於國家,另外一方面又相信國家無能是由於它受制於市場,這種雙重信仰是多麼地不切實際! P13
5:問題的關鍵還在這裏:所謂「自由」市場的擁護者絕對不是要終結公共干預,他們的訴求是公共干預爲己傾斜!近幾年,法國僱主協會終於說服政府相信公共干預使人難以忍受,將本該由企業繳納的400億歐元的社保金轉嫁給家庭是絕對必要的,這可謂前所未有。P14
6:捆綁公共權力和私有會計制度的第一個表現就是中止公共投資。公共投資的收益應當區別於私有投資的會計規則,緣由不是公共投資比私有投資更加明智,而是由於它的目標是集體的,時間維度是長期的。公共權力應當繼續投資,不管其財政情況多麼艱難,即便利率下落到歷史最低點也不可放棄。P24
7:國家的管理不能與家庭或者企業相提並論的另外一個根本緣由與當前經濟危機的形勢相關:當每一個人都「勒緊腰帶」的時候,國家尤爲不能像公共輿論所認爲的那樣扮演榜樣的角色。國家一旦「勒緊腰帶」,經濟衰退就會演變成社會蕭條,經濟就會迅速下滑。P25
8:社保制度不免會有財政失衡,可是它遠比股票市場穩定得多,更不用說那些衍生的金融產品……然而,社保制度在短時間很是容易受宏觀經濟的影響,這一敏感性值得強調。P27
9:在一些不利街區,失業的風險還會增長。換句話說,歧視和隔離相互做用,束縛着法國移民人口的社會發展。所以,咱們不用爲「徹底取代」感到擔憂,應該爲「完全貧瘠」感到遺憾,法國居然將有能力、有才華、有志於建設法蘭西的移民拒之門外! P39
10:具體以法國爲例,咱們從移民繳納的社保基金總和中扣除其一輩子所享受的社保福利,移民對社保部門的淨貢獻在2005年已達39億歐元。總體而言,移民比當地人口更年輕,他們對養老和醫療制度的貢獻超過其一輩子所享受的福利。P41
11:其實在不少國家,我的行爲在生態保護和社會利益方面已經有所進步,並無出現所謂的「綠色專政」。尤爲具備說服力的一個例子是法國的垃圾分類,該行爲在不到十五年的時間裏成爲了法國的環保創舉。今天,平均90%的法國人進行垃圾分類(各個地區的政策和實踐差異較大)。P57
12:首先,咱們發現環境約束最多的國家也是創新最有活力的國家,好比芬蘭、瑞典和荷蘭。緣由是環境的約束(這的確是一個約束,正如社會公平的目標是教育政策的約束)能夠成爲創新的槓桿. P59
13:現在,因循守舊取代了溝通交流:在影響因子排前五名的經濟學雜誌(均屬於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中,僅有1%的發文是對以往研究成果的批評研究。因此,經濟學家之間再也沒有名副其實的討論。P67
14:咱們清楚地看到,真正的挑戰與經濟神話學喋喋不休的徹底相反:咱們應該馴服數字經濟,而不是被它馴服。咱們應該當即評估金融危機讓整個社會承受的風險,只有少數狂熱的技術主義精英從中受益。P81
15: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假想的「難民比國人更受寵」,而是法國(它仍然被法國人和其餘國家想象成一個「人權的國度」)在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面前打算承擔多大的責任。難民怎能和窮人相提並論:他們是窮人中的窮人,他們甚至失去了本身的祖國。P104
16:在美國最大的兩個城市——紐約和洛杉磯,移民激增,犯罪驟減:1990-2015年,紐約的兇殺率降至原先的1/10,洛杉磯則降至原先的1/4. P106
17:本書所揭示的經濟神話學構成了2017年法國大選期間公共討論的脈絡,這樣的現狀使人不安。其實,這些神話從2012年5月就已經籠罩法國。經濟神話學前後三次登上法國的舞臺。P128
全文完
相關連接: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