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一道問題:出家人怎麼解決性慾?

知乎上的一道問題:出家人怎麼解決性慾?

2017-1-8 19:00| 發佈者: 新聞| 查看: 7707| 評論: 0html

 
摘要: 這是知乎上的一道問題。原題叫《和尚怎麼解決性慾》。 原本由出家人回答更合適,但估計出家人通常不太願意回答。 我看了幾十個答案,幾乎都是在調侃出家人,講些笑話。我就依本身的瞭解,淺嘗輒止地回
 
 
這是知乎上的一道問題。原題叫《和尚怎麼解決性慾》。 原本由出家人回答更合適,但估計出家人通常不太願意回答。 我看了幾十個答案,幾乎都是在調侃出家人,講些笑話。我就依本身的瞭解,淺嘗輒止地回答了。雖然淺嘗輒止,也超過了七千字。又簡單修改了措辭,把沒說清楚的地方略作說明,就超過了一萬字。雖然超過一萬字,仍是比較粗。細說的話,恐怕就要寫成一本書了,就此打住。 一、性慾不只是出家人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幾乎全部的世間人須要面對的問題。 二、在性慾的問題上,須要認識到人與人的差別。人們一般習慣以本身的狀況去揣測別人,並根據有限的觀察作出推斷。這是不靠譜的。好比在這個問題之下,不少回答讓人產生一種「出家人也不可能解決性慾困擾」的印象。這是似是而非的。就像一我的平時常常逛知乎,就覺得全部網站都和知乎同樣。 三、一樣是青壯年,有人性慾比較重,一週須要5次以上性生活,或者自慰。有人比較輕,一週甚至半個月一次就知足了。這種差異,佛教叫宿業習氣。能夠理解成過去世的業力熏習,或者說基因上的差異。此外,還有「業力召感」的問題,你是什麼人,就容易遇見什麼人。有的女性認爲男人沒有不渣的,由於她每次談戀愛都碰到渣男,她周圍的閨蜜也是。那可能由於她自身的特質吸引渣男,也吸引跟本身一樣氣質的閨蜜,不是渣男的男性會自動避開她。有人喜歡開車(知乎上,「開車」的意思是講葷段子),以老司機自居,玩久了,本身周圍都是老司機。有人起初是開玩笑,但時間長了,不知不覺地受薰染,本身就跟之前不同了。他們把「老司機」當成榮耀,就會激勵本身在這方面走得更遠。這就忽略了同時存在的另外一個事實:不少人因爲懷疑本身是性冷淡而苦惱。在戒色貼吧裏,有人由於難以戒斷手淫而陷入巨大的痛苦,甚至看電影時,看見鋼鐵俠大戰綠巨人都想擼(由於鋼鐵俠是以很快的頻率連續出拳的)。老司機們很難理解這種痛苦,他們並無感覺到過分縱慾對身體和精神的損害,畢竟兩天擼一次跟一天擼十次仍是有蠻大差異的。同時,有人由於感覺不到性慾喚起而懷疑本身不正常,須要醫治。咱們可以看到不少人對好吃的很饞,同時不少人對零食一點興趣也沒有。但在性慾方面,由於它的隱祕,致使每一個人更容易看見本身的同類,而對不一樣的人羣視而不見。 四、性慾也和年齡有關係。有人在20多歲的時候,性需求特別旺盛,過了30歲,生理上的需求急劇減小,但心理上的需求依然還在。身體衰弱後,性需求主要是心癮。生理上的需求取決於身體條件,荷爾蒙的分泌,身體的強壯程度,生活的節奏,等等。它會隨着身體情況的變化及時反映出來。但心理上的需求,和身體的變化並不一樣步。不少人隨着年齡增加,愈來愈固化已有的認知。步入中年以後,覺得本身還停留在青年階段,當發現身體力不從心以後,產生一種挫敗感和憤怒,但願經過更多的性生活來彌補和掩飾身體乏力的挫敗和恐懼。這固然會失敗。失敗以後,又會把問題歸因於伴侶,由於伴侶太熟悉而讓本身提不起性趣,沒有新鮮感了。有人出軌以後,會對出軌對象說,很長時間裏,我都覺得本身不行了,今天碰到你,才發現原來我仍是能夠的。這就比如打檯球,只要你打的次數多,總有哪一天,狀態來了,一杆清,他就會說:這個檯球桌好,這根杆好。下次還在這個桌上用這根杆打,又不行了。實際上,衰總是始終都在發生的。只是有些人快些,有些人慢些。但大致上,人在不一樣的年紀,不一樣的身體狀態下,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因爲不正確的看法,不少人會把中年時期旺盛的性慾和青年時期旺盛的性慾看做是同一種,它們在形式上很相似,但產生的緣由卻有差異。看不到這一點,就會認爲,只有陌生的伴侶才能帶來新鮮感,並得出「讓愛情保鮮的方式是要不斷有新的刺激」這種結論。一切不正確的知見,都是讓問題複雜難解的根源。要解決問題,先要把問題分析清楚。 五、對性慾不過重的人,問題比較簡單。對性慾重的人,在短時間內,身體狀況通常不會發生明顯變化(除非忽然得重病出車禍等),除了用藥,性需求是不會銳減的。不過,如同不少「貪」同樣,性需求也是緩和而綿長的。它不像「嗔」那樣,短暫而猛利。好比暴怒的時候,忽然想提刀殺人,但很快就放棄了這種衝動。換言之,人並非一天24小時永不間斷地有強烈的性需求,若是是,那就須要醫治了。通常就算性慾旺盛的人,也一般只是遲早比白天強烈,夏天比冬天強烈。早上醒來,睡足了,躺在被窩裏不起來,慢慢地,性慾就會生起來。伴隨腦子裏一些臆想,躺得越久,性慾就越旺盛,就像火爐裏的炭慢慢燒着了。若是是還沒睡醒,被鬧鐘吵醒,想到早上要開一個緊急的會,大冬天出門,在路邊買了煎餅果子,邊吃邊往地鐵站跑,冷風一吹,性慾就沒影了。等到晚上下班,吃飽了,喝了半斤酒,看見路邊足療店亮的紅燈,穿着絲襪坐在門口的女人,性慾又起來了。性慾的現行是要靠外緣喚起的。在缺少外緣的時候,它處於潛伏狀態。不過,因爲一直在潛伏着,一旦碰到外緣,立刻就會擡頭。當性慾擡頭的時候,因爲現行做用的強烈,人們每每會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爲潛伏的時候是被強行壓制的。其實並非。這是現行的強烈做用下的錯覺。現行的做用,原本就比潛伏狀態下強,此外,潛伏時只是貪的一分,現行時伴隨了嗔的一分,伴隨了夢寐以求的憤怒,伴隨了近在眼前的誘惑,甚至還伴隨着恐懼、擔心、興奮,因此更加猛利。其實,只有現行才能夠談得上被壓制,潛伏時因爲自己勢力微弱,是談不上壓制的。就比如剛吃過飯,人們不會以爲本身在忍耐飢餓,只有在沒吃飯的時候,纔會以爲。不過,性慾和食慾的需求在表現形式上也略有差別。食慾的需求是,到飯點了不吃飯,會一直餓着,雖然也存在餓過勁兒不餓了的現象,但不廣泛。性慾的需求則是餓過勁兒就不餓了。其實,從長遠講,食慾也是如此,若是一我的在三年饑荒時期只吃了平時五分之一的飯,等饑荒年過去,並不須要把三年裏少吃的五分之四補上,仍是正常食量多少就吃多少。性慾也是同樣,不是說三年沒有性生活,等有了之後就必須把三年缺的都補上。心理上可能須要,但身體自己是不須要的,它就像指數分佈同樣,不具備記憶性。 六、性慾不是莫名其妙來的,它雖然在必定時期里長期存在,但可能是潛伏的狀態。生起則必定須要外緣的喚起。好比喝酒、去洗浴中心、去夜總會,等等。那些是顯而易見的,還有隱微的,好比看見別人燈紅酒綠的生活受到刺激,被侮辱傷害感到憤怒想報復,等等。甚至,去參加一場高級別的晚宴、入住奢華的酒店,也會成爲喚起性慾的外緣。當你置身於不熟悉的環境,並對此產生欣慕,貪慾就生起了,爾後,很快意識到周圍的一切不屬於本身,嗔心也會生起。當你和一位漂亮又打扮得入時的姑娘吃飯時,哪怕知道不可能獲得她,性慾也會所以喚起。在面對漂亮但不怎麼打扮,和不怎麼漂亮但很會打扮的人之間,後者更容易成爲性慾生起的外緣。鮮紅的脣色會比黛黑的眉線更容易成爲性慾生起的外緣。性慾自己是貪的一分,同時,它又和嗔有強烈的關係。由於性慾在不少時候,出於道德規範和場合限制,是不能在它生起的當下就知足的。因此,性慾常伴隨着求不得的苦,由苦就會引發嗔。嗔和貪是不會俱起的,但不管在哪一方面,均可以和性有關係。有句諺語,「一切都關乎性,除了性,性關乎權力」。這裏的「權力」,佛教叫「我」,意思是「主宰」。不少人對性的渴望,並非由於性自己給身體帶來多大快感,而是由於性關乎對「主宰」的確認。換言之,對性的渴望和對「無我」的恐懼是同在的。而「無我」、「不能主宰」又是事實,這也就意味着,性永遠都是稀缺的,不管有無配偶,有無性伴侶和性生活,只要不放棄想控制與主宰的意志,在性方面永遠都沒法知足。若是擺脫了「意圖經過性來控制、主宰、征服、證實」的想法,性的困擾就解決了一大半。 六、前面說了,性慾的喚起須要外緣。那些外緣有時候極其微細,微細到只是腦子裏閃出一個念頭就隨即被勾牽住。甚至不須要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只是忽然想到一件什麼事,就會成爲性慾生起的助緣。或者像進程員,日常在辦公室寫代碼,周圍都是男性,一天到晚也沒有什麼想法,晚上回家叫了外賣,邊吃邊看美劇,裏面有個女配角穿着低胸裝,看完美劇,隱隱以爲哪裏不舒服,又找不出緣由。實際上就由於他在劇裏看到了女人。修行並非說,強迫本身摒除一切外緣。那是沒用的,並且也作不到。有些人禁慾,強迫本身不主動接觸女性,堅持了幾天,看起來彷佛修築好了防護工事。但本身剋制得很苦,百無聊賴中去刷朋友圈,看到別人轉的維密秀,一下崩潰連擼三次,前功盡棄。修行不是這樣子。修行是在面對事情、面對問題的時候,搞清楚它是怎麼回事,該如何妥善應對。要讓本身先面對簡單的問題,克服簡單的困難,在解決簡單的問題中訓練出力量,再面對複雜的問題,就容易克服了。而不是始終迴避問題,你迴避問題,問題會自動來找你,若是太艱鉅,就要出漏子。不過,對於那些明知道以本身目前的力量扛不下來的問題仍是要適當迴避。這就是爲何要有戒律。戒律是修行的前方便,是保護。戒律也有開持遮犯種種不一樣。要搞清楚性慾是怎麼產生的,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人不是一直都有性慾的,就算是年輕人,若是連續工做40天沒有休息,天天工做16個小時,通常來說,性慾就會被擱置。可是,這並非解決性慾的方法。加大工做強度,轉移注意力,或者設定別的目標,並不能解決問題。就像牙疼的時候去啃桌子,或者掐本身的手,它能轉移注意力,但不能消滅牙疼。有人爲了減小性慾,逼迫本身天天看200頁書,必須完成,但他並不清楚,天天看200頁書的目標,極可能潛在地激發性慾。爲何呢?逾出你力量的追求,自己就是貪的一分。它在理上,是貪;在事上,是刺激本身多讀書、多學習、多掙錢。而性慾也是貪的一分。當你在讀書的時候,存了要多讀幾頁的念頭,並視之爲精進,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因爲這種錯誤的看法,你不只不會防禦貪的助長,反而會滋長貪的助長。在逾出本身的能力、因緣以外,過分地追求的時候,哪怕不是性方面的追求,也會讓你的整個貪心膨脹起來,那麼,做爲貪心的一分,性慾也就天然而然在潛伏狀態中膨脹了。書沒看到200頁時,性慾確實沒有現起,一看到200頁,書剛放下,性慾就猛利地生起了。因此有些人,工做時很是投入,絲毫沒有性方面的想法,等到工做之餘,本覺得累得筋疲力竭了,沒想到性慾反而更旺盛了,就是這個緣由。 七、只是,人們依然會錯認緣由,覺得性慾是被壓制過久而爆發的,這就天然引向了相反的謬見:有需求必定要釋放,何時有需求,就該何時釋放,釋放了,進入了賢者時間,也就行了。以這種錯誤看法做爲基礎,還會引伸出更多錯誤的看法,好比人一輩子性生活的次數有個額定的量,如今少,之後就會多,如今多,之後就會少,等等。其實不是這回事。不過,若是抱有這樣知見的人有伴侶,或者有特定的解決方式,好比自慰,只要適度,倒也問題不大,至少不至於一天擼十次把身體搞垮或者變成露陰癖。不過,由於錯誤知見而產生的對他人進行語言或行爲上的性騷擾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乃至搞不清楚問題所在,又得不到釋放途徑,心理日益扭曲,性情乖戾,也有不少。 八、一旦搞清楚緣由,就會向好的方向邁出第一步。對於如何面對性慾,以及性慾帶來的問題,佛教有十分豐富的經驗技巧。比方說,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按照這些方法應對,難題就會被化解。要注意次序。八正道不少人知道,但八正道的次序爲什麼這麼安排,不多有人考慮過。剛纔說的幾點,無非是正見的一分,是伴隨正見生起的。正見是修行的前提,若是誤入邪知邪見,就會越走越錯。隨着修行程度不一樣,對正見的認知和體會也不一樣。正見是一切的根本。在正見以後,是正思維。正見是從比較宏觀的層面去說的,正思維則是從微觀的層面。正見說的比較大,好比三觀,是屬於正見的範疇,而正思維,則指面對一件具體的事:你正走着路呢,一個美女來搭訕,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何籌措應對,屬於正思維。是由於你長得帥,仍是由於「咱們來旅遊錢包丟了,帥哥能不能請咱們吃頓飯再給點回家的路費」,這些是一個層面上的,須要先認清楚,其次,還要背後有智能生起,看清本身的貪慾在遇見美女的時候是否是助長了,助長到什麼水平,會不會人家剛剛跟你說句話,你腦子裏已經想到睡人家了。若是有,就要認清它的妄想本質。妄想不是說沒有可能作到,而是說不管作到仍是作不到,它都只會讓你的煩惱更多,而不是更少。妄想是牽引本身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東西。但不少人喜歡妄想,爲何呢?由於妄想每每能帶來現下的舒服,至於日後是舒服仍是痛苦,就不去管了。若是能永遠安住在妄想帶來的舒服當中,也很好,就像若是能永遠沉浸在毒品帶來的快樂當中,也很好,但毒品帶來的不只有當時的快樂,還有過後由於毒癮發做而引發的巨大痛苦。妄想就是心理上的毒品。對妄想的依賴程度則取決於你練習過多少次,練習的次數越多,對妄想就越依賴。戒色貼吧裏的一些人,已經到了不管看到什麼場景都會產生性聯想的地步。這就是不斷串習的結果。所以,在妄想生起的時候,須要馬上生起智能照破它。這種照破,就是正思維。好比,「吃飯時知道在吃飯,走路時知道在走路」,乃至「生起時知道在生氣,起貪時知道在起貪」。若是能當下就了知貪慾的生起是衆緣和合,是無常,就是正思維。正思維愈來愈多,正見就會愈來愈堅固。正思維愈來愈少,正見就會逐漸被侵消。這些不是「看見、理解、知道」的過程,而是「練習、鞏固、印證」的過程。 九、以後是正語。正語就是說正當的話。比方說,有人以爲老司機很瀟灑,哪怕是小處男,也要裝成老司機的樣子,在衆人面前展示本身開過不少車。爲何呢?由於心裏把這看做缺憾,不能直視,又恐別人看穿,要竭力掩飾。一我的,黃段子講多了,言語之間對別人進行性騷擾就很難避免了。甚至還會碰到歡迎他性騷擾的人,因而貪慾就在反覆不斷的練習中展轉增盛了。 十、以後是正業。正業就是正當的舉動。好比有人在早班車擠地鐵時,故意要往異性的胸部或者屁股上擠一擠蹭一蹭,給異性敬酒的時候要以扶住酒杯別灑了的名義拽住對方手腕。這些練習也會讓性慾展轉增盛。因此,解決性慾的關鍵並不在性慾生起的時候如何壓伏它或者順遂它,那只是揚湯止沸。而應當去研究它是如何生起的,須要哪些生起的條件,才能釜底抽薪地解決問題。性慾解決的關鍵在引起性慾的外緣上。在坐地鐵的時候,在跟別人吃飯敬酒的時候,在看美劇的時候,乃至在平常的行住坐臥中,不從這些地方用功,就是放逸。等到性慾現起呈現猛利態勢時再去解決,力量就不濟了,就容易作出違反道德和律條的舉動。因此,修行的關鍵是以正見爲基礎,腦子裏想的,嘴裏說的,身上發出的一切,都是清靜的,若是有不清淨,馬上認識到,並拂拭乾淨。不少人不曉得在平時用功,就像請客作菜,不曉得要先去選購上好的食材,馬馬虎虎弄點爛菜葉子回來,想靠祕傳廚藝作出好吃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沒有正思維、正語、正業,修行就是竹籃打水,性慾的問題也不可能解決。每天晚上回家抄心經、誦地藏經,看到別人朋友圈發自拍立刻點個贊:「腿好白」、「有溝」,還想減小煩惱,不是自欺欺人嗎。 十一、正思維、正語、正業,其實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意業是百法中的思心所,是動發勝思,要三業清淨,首先得意業清淨,因此正思維排在最前面。發語要比動身容易,通常人天天造的口業比身業多,天天打架鬥毆揩油的人很少,但天天講話帶口頭禪,並且是壞的口頭禪的人不在少數,坐電梯,走路,隨時都能聽到「我X」,「你TMD給我滾」,這些都是妨礙。一邊要「日翻地球」,一邊要「普度衆生」,那是大妄語。 十二、有了正見,身口意三業清淨以後,是正命。不要把「正命」和「正業」搞混,正命是正當的職業,正當的餬口方式,正業是正當的舉動。正命對人的影響是潛在的,隱微而深遠。人人都有職業病,並且很難察覺,除非你從一個行當跳出來到另外一個大相徑庭的行當。每個行當都有它的習氣。比方說,你在演藝圈,看了不少狗血情事,天然而然就會以爲世界亂七八糟,再也不相信有愛情上的忠貞。固然,這只是舉例子,不是說演藝圈必然這樣。或者你在公關圈,每一個人都造妄語,有100萬用戶說1000萬,不造妄語就活不下去。並且你發現周圍接觸到的人全這樣,慢慢就覺得整個世界一切人都是如此。上知乎久了,覺得全世界都是老司機。玩陌陌久了,發現沒有人不愛約炮。因此佛教講,親近善知識十分重要。不親近善知識,善根就會一點點減小。正命的重要,在於它營造出好的氛圍。 1三、以後是正精進。前邊的條件都具有以後,已生諸惡令斷,未生諸惡令不生;未生諸善令生,已生諸善令增加,這就是正精進。精進不是說,我今年要掙多少錢,我要先定個小目標,掙他一個億。精進是具有了正見,三業清淨,正命的基礎上,走得更遠,更紮實。這種紮實,就是不斷地、反反覆覆地練習而鞏固的。八正道在講的時候,有次序,是邏輯上的次序,但在踐行的時候,並非說必定要意業清淨以後,再語業清淨,最後再身業清淨。它既有次第,又是並行不悖、展轉增上的。 1四、前面六條,作得層次淺時,修行依然不會很得力,當性慾,或者別的貪慾、嗔心生起的時候,仍是要費力去對抗,並且並不輕鬆。不少人不瞭解正見和三業清淨的重要,放逸懈怠,出了家,犯了戒,又還俗,或者一邊持戒,一邊以爲受罪,欣慕世間的五欲,得不到法喜。可是,能作到第七條正念的時候,就開始有一點點不同了。 1五、今天「正念」這個詞挺流行,不少人學瑜伽,冥想,都強調正念。那個正念和佛教的正念還不太同樣。佛教裏,念是一種心所法,就是對於曾經串習過的事情,心不忘失,可以明記。爲何說業力很重要呢?你幹過一件什麼事,講過一句什麼話,若是它的做用比較大,比方說殺人放火搶劫誹謗,它就帶在你的身上,重塑了你的性格,帶着這些罪業,修行是十分艱難的,必須懺悔清淨才能夠。乃至有人罵人習慣了,讓他不罵人,很難的。諷刺挖苦人習慣了,想去除我慢很難的。一我的善事作得多,再作善事就很容易。唸的意思就是,曾經作過的事情可以想起。正念就是,作過的好的事情,對的事情,清淨的事情,說想起來就想起來了,就像本身父母的長相,只要一想,腦子裏就出現一個清晰的輪廓。什麼叫對的事情呢?前面六條: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這些可以明記不忘,就是正念,記不住,事到臨頭忘了,就是失念。正念不是記憶力好會背圓周率,失念也不是記憶力很差。周利盤陀伽尊者記憶力不好,四句偈怎麼背都記不住,佛陀就給他一把掃帚,告訴他「掃塵除垢」,他三個月就證果了。因此,只要不忘前六條,「時時勤拂拭」,就不會失念。當路邊美女向你搭訕的時候,或者你坐地鐵貪慾生起想往人家身上蹭時,由於有正念,能立刻正思維,回到對的所緣境上去。不善的事情因爲缺失因緣,就不會生起了。有了正念,作起來就輕鬆不少了,性慾的問題也就基本上解決了。它雖然存在,但老是處於潛伏的狀態。就像一我的,老是處於剛剛吃過飯的狀態,是不會由於飢餓而苦惱的。 1六、性慾自己,談不上善或者不善,它也是緣起,就像有些暴躁的狗的品種,見了人必定要狂吠。只是因爲性慾,不善的事情有時會被引起,比方說邪淫。世間的夫妻之間,也有正淫。咱們是從性慾引起的結果來把它冠以善或者不善的名字。對於通常夫妻的正淫來說,一般也不會成爲問題。世間的貪慾,只要不逾越道德和法律,在適當的限度內,也會產生積極的效果,讓家庭和氣,夫妻恩愛等等。這裏說的,主要是對治不善。爲了性慾,騙財騙色,背信棄義,就很壞了。有人問什麼叫正淫,正確的對象,正確的時間,正確的處所,正確的部位,這些條件都具有,就叫正淫。佛教有十戒,對在家人來講,是「不邪淫」,對出家人來講,是「不淫」。 1七、最後是「正定」。佛教講「戒定慧」,前面講的三業清淨就至關於戒,戒是定的基礎,沒有戒是決定得不了定的。可是,有了戒,也未必能得定。戒和定中間,也還有個條件:念。念也是定和慧的基礎。因此要念戒、念施、念天。有了念,心纔不散亂,才能集中到一處。就像打仗,沒有人不行,人就至關於戒,光有人,是一羣散兵遊勇,無組織無紀律,也不行,有組織有紀律,就至關於正念。有了正念作鋪墊,心的力量能集中到一處,正定就容易生起了。一旦得了正定,性慾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在禪定中,有一種心所,叫「輕安」。咱們日常說造善業、造惡業,在善業惡業以外,還有一種「不動業」,「不動業」做爲因,感得的果報就是禪定。這裏說的禪定,是指色界、無色界的定,不包括欲界定。欲界定只是冠以定的名字,並非真正的定。嚴格講,「禪定」中的「禪」和「定」還不同,色界的四種既叫禪(靜慮)又叫定,無色界的四種,只叫定,不叫禪。由於在無色界,只有「靜」而沒有「慮」。有了定,獲得輕安,是欲界的一切快樂都不能相比的。人們常常說,什麼事最快樂?男女之事最快樂。通常人有這樣的見地。但吸過毒的人就不一樣意了:男女之事的快樂,跟毒品相比不值一提好嗎?而吸毒的快樂,也是欲界的快樂,獲得輕安的人,對欲界的一切快樂,都視之如糞土了。 1八、這就比如,有人愛在外面下館子,但若是有的人,家裏作的菜比外面館子裏好吃許多倍,比方說,他吃御膳房,那還會整天拿手機研究一下哪家館子好吃嗎?偶爾出去吃個滷煮,也是否是由於滷煮好吃,非吃不可。能獲得正定,生起輕安,欲界的快樂就不在意了。就像蚯蚓要吃土,人不會由於吃不到土而苦惱。大饑荒時,人可能要考慮怎麼才能天天都有飯吃的問題,今天的王健林是不用考慮的。站在欲界衆生的角度,去想象「高僧真的沒有性生活嗎」、「幾十年沒有性生活怎麼忍」,那是把本身的生活放大了,覺得一切人都和本身面臨一樣的困惑。 1九、以上是八正道。修行的方法,不止八正道,還有七覺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大致上,跟八正道也差很少。念,就是保持正當的所緣境,擇法,就是慧,對法觀察、抉擇,由於對法觀察抉擇,可以精進,由於精進,帶來如法的喜悅,進入輕安,獲得定,而後,能夠舍。從初禪到四禪,都是定。這裏爲何先說輕安,再說定,最後說舍呢?由於輕安在初禪就能夠生起,初禪的喜是以離欲爲主,因此叫離生喜樂地。二禪的喜是以禪定爲主,因此叫定生喜樂地。到了三禪,把粗動的喜也拋掉,只留下樂,因此三禪的快樂達到極點,叫離喜妙樂地。到了四禪,連快樂也不要了,叫舍念清淨地。不管是按照七覺支,仍是八正道,都是一套按部就班地解決性慾問題的辦法,固然,不只性慾問題能夠解決,一切煩惱的問題,均可以按照這些步驟解決。 20、除此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四念處,也就是身、受、心、法。四正勤,簡單講就是諸惡莫做,衆善奉行,勤就是精進的意思。四神足:欲、勤、止、觀。五根、五力。這些加上七覺支、八正道,統稱三十七道品。依照每一種修行,都可以成就,都可以從煩惱中解脫。 2一、佛教中,解脫的法門,浩如煙海,因此有「八萬四千法門」的說法。對每一種根機的人,都有契合的法門。有人比較純粹,善根福德資糧比較多,直接唸佛就好,立刻能依信起願,依願起行,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有人說,唸佛的人不是都認爲本身是罪惡生死凡夫嗎?爲何反而說他們善根福德資糧比較多呢?這是由於,一我的可以認識到本身的罪業,發現本身的問題,自己就是善根福德資糧。有人幹了一堆缺德事,在別人面前卻道貌岸然,大言不饞,問他有沒有缺點,「我惟一的缺點是不夠謙虛」,這就難辦了。有些人,心念比較雜,想法比較多,契入不了唸佛法門,偶然碰到持咒的,一下給他展現了持咒的威力,被神通吸引,就今後開始持咒。也有人修習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修不淨觀成就以後,對美色就不會貪着了。美女坐在他面前,只要他願意,就立刻能看見一具骷髏,就好像一個大電影屏幕忽然遮住了面前的美女,屏幕上出現一具骷髏。修不淨觀,對治貪,修慈悲觀,對治嗔,修因緣觀,對治癡。都有特定的技巧和方法。 2二、這些修行,都是有次第的,要按照步驟,一點一點作下去,進一步,就能體會到一步的境界。提及來簡單,作起來並不容易,比方說,雖然說獲得正定就把最困難的問題解決了,再往上走就容易了,但獲得正定至關不容易,在初禪以前,還有九住心。有人說,前五住心最難,到了第五住,日後就不難了。這就比如,下圍棋對柯潔來講很快樂(至少在阿爾法狗出現以前是),入段以後很快就九段了,但對那些年年入段不成的學員來講,可能很是鬱悶。在佛教看來,若是修行不得力,進步不了,是什麼問題呢?兩種可能。一種是業障過重,以前壞事幹多了,又意識不到,不去懺悔清淨,致使福德智能資糧不夠。一種是方法不對,走到岔路上去了。對於第一種,不要有疑惑,由於本身宿世的善根因緣到底怎樣,可能本身都不知道,甚至連阿羅漢都不知道。曾經有人到只洹精舍出家,一堆阿羅漢觀察他的根機,發現他一點善根都沒有,根本就沒救了,佛陀卻給他剃度了,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因此說人的善根多少,本身是不能知道的,惟佛能知。我也碰到過一我的,二十來歲,從前抽菸、喝酒、賭博、嫖娼,樣樣都來,去寺廟裏住了半年,心清靜了,同樣都沒有了,如今在照顧出家的師父。這種人不在少數的。 2三、至於修行的次第,只要願意,總能找到適合本身的法門。好比修止觀,就有智者大師的書,在每一步以前,應該作好哪些準備工做,說得十分詳細。不少人喜歡日後看,不喜歡往前看,剛上小學,就想未來我上了大學要幹嗎幹嗎,因此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今晚上的飯錢尚未着落,就憂心世界和平。踏實的作法,是先定一個小目標,考慮怎樣進入好的初中、高中,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逆襲,如何搞一個大新聞,讓全部人另眼相看。那也是貪慾,是和精進相悖的。像智者大師的《小止觀》有十節,講正修的只有第六節,前邊五節,也就是一半的篇幅,是在講修習止觀以前應該作好那些準備工做。不少問題之因此難解決,並非由於問題自己難解決,而是由於解決問題須要的資源和前提條件不具有。性慾問題難解決,也並非由於性慾自己難解決,性慾自己好解決,但和性慾相牽連的不少問題很差解決。不過,提及來雖然複雜,可是法門有不少,具體操做辦法都在那裏擺着,只要肯作,解決並不太難。性慾帶來的困擾,也是一個契機,各人經過各人的因緣,或者生病,或者遭難,或者親聞善知識,或者像慧能那樣偶然聆聽法音,就契入相應的經教法門,從而開啓了不一樣的人生境界。 本文來源:微信號 王路在隱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