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發現,各類交易和服務平臺正在逐漸成爲其行業的基礎設施,而成爲基礎設施的平臺又會得到更高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其平臺的地位。兩種模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在成爲新時代的最佳實踐模式。 算法
人類工業革命的發展史能夠用一句話歸納,「一次科技革命,一代基礎設施,一種 ‘技術 - 經濟範式’。每一次科技革命大約持續 40~60 年,會依次經歷爆發階段,狂熱階段,協同階段和成熟階段。隨着 2C 端消費互聯網增速的明顯放緩,上一次科技革命已經進入了成熟期,新一代革命則即將進入爆發期。與此同時,隨着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的工資增速已經連續十年超過 GDP 增速,原有的粗曠型增加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效率的提高刻不容緩。安全
能夠說目前中國不只面臨由新一代科技革命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還面對着 「未富先老」 的嚴峻挑戰。5月22日,新基建寫入2020年政府工做報告,在官方明確其範圍界定以後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政府提出 「新基建」 的目的很是明確,即經過建設新一代基礎設施,加速新一代產業如產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大幅提高經濟效率,並最終完成範式轉移,跨越收入陷阱。網絡
在每一次科技革命中,新的 「技術 - 經濟範式」 對創新和投資行爲的影響之大,均可以類比於發現了一片新大陸。正如風險投資行業誕生於上一次科技革命的爆發階段,新的商業生態和物種必然會不斷進化出來,帶來大量的投資機會。咱們發現,各類交易和服務平臺正在逐漸成爲其行業的基礎設施,而成爲基礎設施的平臺又會得到更高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其平臺的地位。兩種模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在成爲新時代的最佳實踐模式。框架
2003 年,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學者卡洛塔·佩雷斯在其著做《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中將過去兩百多年工業革命的歷史進程分爲五個階段,而當前咱們即將進入第六個階段:區塊鏈
如圖,每一個階段都持續了 40~60 年,每每由一次技術革命開始,誕生出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卡洛塔·佩雷斯將這些變化稱爲 「技術 - 經濟範式的變遷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shift)」。每一種 「技術 - 經濟範式」 都會對應一種最佳實踐模式 (a best-practicemodel),它由一套商業上通用的技術和組織原則所構成,這些原則表明着一場技術革命得以被社會所運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大數據
以第五次的信息技術革命爲例,直到20世紀80年代,盛行的組織形式依然是爲了展開大規模生產這一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最佳實踐框架:大量職能部門,集權化,科層化的金字塔式結構。可是隨着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大規模採用,這樣的模式顯得僵硬而笨拙,如 IBM 和 AT&T,它們逐漸被更加靈活的網絡型組織結構所取代,如 Google 和 Cisco。網站
從 1960 年開始,有超過一百個國家進入中等收入行列,但至今僅有 13 個國家成功跨越了 「中等收入陷阱」。其中最成功的當屬日本,僅用了 30 年時間,不只跳出陷阱,且一度威脅到美國的地位。以史爲鑑,日本可以持續跨越的核心緣由在於由政府主導下的產業升級,一步步從勞動密集到資本密集,再到知識密集的轉變。阿里雲
而過去三十年,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中,日本和歐洲的經濟相繼停滯,只有美國經濟一枝獨秀。所以,與其說日本和歐洲衰落了,不如說美國跨越了。而這一跨越,與美國政府主導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政策密不可分。雲計算
例如美國的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工程計劃」 ,後被通俗的稱爲 「信息高速公路」 戰略。1992 年比爾·克林頓就在演講中提出:「50 年代在全美創建的洲際高速公路網使美國在以後的 20 年中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發展。爲了使美國再度繁榮,咱們要建設 21 世紀的高速公路,即 ‘信息高速公路’「。按此計劃,美國投入了巨資將電信光纜鋪設到千家萬戶。最終,這一戰略助力美國成功引領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
圖爲美國從 1956 年開始由艾森豪威爾總統主導下興建的跨洲高速公路網。這一舉措幫助美國經濟在二戰後快速發展,直接對應了美國上世紀 50~60 年代經濟發展的 「黃金時代」。
能夠說縱觀歷史上 「技術-經濟範式」 的轉移,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必要條件。所以這一次 「新基建」 的目的很是明確,即經過爲社會提供新一代基礎設施,加速中國新一代產業如產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並最終完成範式轉移,跨越收入陷阱。
根據官方定義,「新基建」 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信息基礎設施,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好比以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爲表明的通訊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爲表明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爲表明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造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好比,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的具備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如圖,以製造業爲例,若是沒有 「新基建」,產業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就是不可能的:包括生產環節的在線化(IOT);天量的存儲空間(數據中心);安全、高速、低時延的網絡(5G);對生產過程各環節的智能化控制(AI),以及強大的算力支撐(雲計算)缺一不可。
固然,也有擔心認爲 「新基建」 屬於超前投資,必要性存在疑問。但從歷史上來看,超前的基建偏偏是中國體制優點的最佳體現。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戰後 56 個年經濟增速超過 6%並保持了十年的國家(這類國家一般被稱爲 「經濟奇蹟」),它們的平均固定資產投資率是 25%,且常常同經濟增速一同上升。
如圖,日本在其發展的黃金年代(1960~1990),固定資產投資率一直超過30%,1990年後開始快速降低,經濟發展一蹶不振。而面對 98 年和 08 年兩次危機,中國都選擇了以加碼傳統基建的方式來應對,固定資產投資率兩次躍升至新高。今天看來,儘管當時也面臨不少爭議和批評,但其非凡的意義已經毋庸置疑,直接爲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二十年鋪平了道路。
如上圖,儘管經歷了幾十年的建設,中國的基礎設施其實仍然在多個領域落後於發達國家,除了兩個領域:移動網速和寬帶網速。這個現象直接對應了中國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快速發展,甚至在某些細分領域如外賣,移動支付,手機遊戲和短視頻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在每一次革命中,新的 「技術 - 經濟範式」 對創新和投資行爲的影響之大,均可以類比於發現了一片新大陸,金融資本必然會在其中獲得充分的表現。例如蒸汽機和鐵路的科技革命直接致使了 1830~1840 年代英國股市的 「鐵路熱」;汽車和家電的大規模生產直接致使了 1920 年代美國的 「鍍金時代」 以及隨後發生的股市大崩盤;第五次信息革命則致使了 2000 年的 「互聯網泡沫」。
上圖是以第五次科技革命爲案例所展現的科技生命週期。週期大約持續了半個世紀,咱們已經依次經歷了爆發階段(新產業爆發式增加,金融資本蜂擁而至),狂熱階段(所有集羣大爆發,金融泡沫從狂熱走向破裂),協同階段(新範式成爲共識,新技術應用的黃金時期),成熟階段(市場增速明顯放緩,進入存量博弈)。
隨着上一波巨浪進入成熟階段,新一代產業的爆發已經箭在弦上。就像風險投資行業誕生於上一次科技革命的爆發階段,每次 「技術-經濟範式」 發生轉移時,都會誕生大量的投資機會,由於新的商業生態和物種必然會不斷進化出來。
以淘寶爲例,剛開始被認爲是個網站,後來發現仍是鏈接供給方,需求方和服務商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圍繞着它還誕生了新的商業主體,例如只在網上賣貨的淘品牌。隨後各類各樣的服務商也層出不窮的冒了出來,包括店鋪裝修,支付擔保,倉儲等等。後來,更加神奇的事情是,圍繞淘寶所創建起來的快遞業務如今變成了菜鳥網絡,支付擔保業務如今變成了螞蟻金服,支撐數據和算法的業務變成了阿里雲。
現現在,菜鳥網絡,螞蟻金服和阿里雲等又成爲了物流行業,金融行業和雲計算行業的交易平臺和基礎設施。這種現象簡直就是生態大爆炸,物種大爆發,誕生了一大批明星企業和財富神話。可是隨着 2018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降低,2C 端的增加已經明顯放緩。從 1971 年算起,上一次科技巨浪已經走過了近 50 年,如今已經到了成熟階段。
咱們認爲,過去十幾年像淘寶這樣的產品已經讓 2C 端的消費互聯網大放異彩,大幅提高了消費者採購商品的效率和體驗,可是 2B 端的效率和體驗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間(例如在 2017 年,美國 80%的製造業企業已經上雲,而中國僅有 30%;中國企業 IT 的開支,僅爲美國的 1/10)。
事實上,目前中國不只面臨百年不遇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帶來的歷史機遇,還面對着原有增加模式不可持續的嚴峻挑戰,其中最重要的當屬「未富先老」,人口紅利的消失。以下圖,過去十年中國的工資增速一直超過 GDP 增速,製造業低成本的優點逐漸喪失,企業對於效率提高的需求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因此咱們認爲產業互聯網做爲新一代產業,極可能踩着此次 「新基建」 的紅利,進入爆發階段。
第五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全球一大 「技術-經濟範式」 的轉移是從全球安全到基礎設施,從版圖擴張到互聯互通。
冷戰時期,全球安全被認爲是最重要的公共產品,主要提供者是美國,以美國在全球普遍的駐軍爲標誌性事件。而冷戰結束以後,最重要的公共品變成了基礎設施,中國是主要提供者,以中國在全球普遍的投資基礎設施爲標誌性事件(包括 「一帶一路」 和亞投行等)。
咱們發現版圖的大小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已經大大下降,互聯互通的程度才能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命運,例如韓國,新加坡,香港,深圳這些原本一窮二白的小地方快速發展壯大,而俄羅斯這樣的地理大國卻在不斷衰落。
固然,這一巨大的變遷離不開新一代基礎設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普及:主要是集裝箱和與之相匹配的碼頭設施以及信息技術。例如集裝箱極大的下降了運輸成本,不只讓生產外包變得更有利可圖,更重要的是讓原來國土內沒有原材料的小國家和地區得以加入到全球供應鏈的體系中。而信息技術則經過下降傳遞管理知識和生產知識的成本,將本來在一個工廠裏完成的工做,變成在兩個大陸上完成。
隨着供應鏈從發達國家內部擴展到全球,連接供應鏈的能力已經遠遠比版圖的大小和軍事能力更重要。能夠說人類已經進入了以供應鏈(而不是以國家)爲人類新型組織方式的時代。
按照定義,供應鏈(Supply Chain)是指生產及流經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造成的網鏈結構。而供應鏈的本質是互聯互通,即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無障礙無耗損的流通。顯然,傳統基建是物理空間的基礎設施,提高了物流的流通效率,而 「新基建」 則是數字空間的基礎設施,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信息流的流通效率。
正如前文所寫,每一種新的範式對應的是一種最佳實踐模式 (a best-practice model),它表明着一場技術革命得以被社會所運用的最有效的方式。能夠預見的是,將來的全球經濟格局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大國間在貿易和科技間的競爭會愈演愈烈,誰可以最早大規模應用新的最佳實踐模式將成爲將來三十年大國競爭的關鍵。
那麼什麼纔是新時代的最佳實踐模式?
藉助咱們所觀察到的趨勢,咱們認爲在新範式中最重要的兩種實踐模型將是平臺化(成爲行業的交易與服務平臺)和基礎設施化(成爲行業的基礎設施)。由於供應鏈包括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而平臺正是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中心節點,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價值。咱們把這樣的平臺稱爲 「供應鏈鏈主」。
咱們發現,各類交易和服務平臺正在逐漸成爲其行業的基礎設施,而成爲基礎設施的平臺又會得到更高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其平臺的地位。兩種模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在成爲新時代的最佳實踐模式。
這是在新範式逐漸展開的過程當中,咱們看到的最大機會。
咱們相信藉助 「新基建」 的東風,新一代 「技術-經濟範式」 將加速展開,新模型將逐漸取代舊模型成爲共識,新物種、新生態將迎來蓬勃發展的窗口,引領中國經濟完全跨越收入陷阱。
【數商雲】致力於提供企業級的[電商系統]服務,長期爲大中型企業打造數據化、商業化、智能化的網上商城系統解決方案,同時咱們還提供B2B電子商務平臺、B2B2C多用戶商城系統、[B2C電子商務系統]、跨境進口電商平臺、供應鏈管理系統、新零售電商平臺、直播電商系統等一系列系統定製開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