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改革,競賽涼了?

看過教育部有關於2019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政策後,心中感慨萬千學習

此文章僅表明我的見解code


本人也是一名競賽生,因爲是在學校少不了學哥學姐的前車可鑑blog

先說本人爲什麼入坑競賽,緣由是文化課中游想讓競賽助一臂之力資源

五科競賽中選的是信息學競賽你們也看到了今年的改革信息是變更最大的class

一等獎名額減小,一等獎優惠減小,獎牌含金量下降im

更有NOIP初賽由筆試改成機試,固然NOI實現零收費d3

零收費意味着CCF將可能面臨作賠錢的買賣,因此「抗衡」教育部統計

結果可想而知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筆試

那麼爲何此次教育部改革會引來軒然大波?緣由有這幾條img

1.變更之大,各獎項優惠政策大打折扣

2.評獎條件更爲苛刻,致使一些擦邊選手沒法達到目的

3.上學條件更爲嚴格,高校選拔受教育部影響被迫提升門檻

4.競賽強省因教育資源豐富大多家長讓孩子從小學習競賽

但願能夠借競賽這條路遠走高飛,可是今年改革幅度陡升

使得一些家長對優惠政策堪憂心中未免有些不平

5.因爲教育今年新出臺的政策波及今年臨界畢業生,手裏有一等的學生

本能夠上一個不錯的大學但是政策改變現實與預期之間鴻溝愈來愈大


下面咱們來看一下教育部新出臺的十大嚴格政策:

一、嚴格報名資格條件

二、嚴格制定錄取標準

三、嚴格控制招生規模

四、嚴格肯定招生專業

五、嚴格審覈申請材料

六、嚴格組織高校考覈

七、嚴格執行公開公示

八、嚴格開展新生複查

九、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十、嚴格懲處造假行爲

與咱們競賽生最息息相關的是這兩條:嚴格報名資格條件,嚴格控制招生規模

所謂的嚴格報名資格條件就是說改變論文原創,2018年論文專利頻頻曝出醜聞

因此今年教育部發表:把論文專利商業競賽不作簡單評判了

其實這條對咱們競賽生來講是好的,這樣少了一大半競爭對手

論文專利這一大科被取消意味着競賽名額會隨之增長

所謂的嚴格控制招生規模意味着優惠政策也就是說降分名額會縮減

爲何會出臺這一政策由於教育部爲了減小「擦邊球」這一現象

由於據往年統計,競賽生在經過競賽成績考上大學的,在大學會出現

文化課拉課,學分達不到標準,考試掛科畢不了業等一系列弊端,因此纔會出臺

可是別慌,這一條不會影響那些文化課和競賽一樣好的人,優秀者仍是優秀者

這麼看來看着變化之大,可是對競賽改動的地方仍是挺少的


可是我我的認爲今年的教育部改革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一次改革把優惠政策打壓到那麼低仍是讓人作很差充分的心理準備

固然我身處在一個弱省裏的一個弱校感覺還不是那麼深

單拿信息學競賽來看一些強省例如:浙江,湖南等,許多孩子從小

發展競賽可是教育部這麼一改,名額這麼一縮,原本名額就少得可憐,如今更加珍貴

在強省里人才濟濟一家人擠破了頭就爲了那個一等獎,可是就由於教育部大筆一揮

踩滅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但願,否定了多少人辛勤付出多年的汗水

因此不只學生受不了,家長也受不了,因此把教育部一會兒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小結:

其實這場改革最大的贏家不是教育部,不是全體競賽生,而是優秀者

他們時刻都不慫改革——由於足夠優秀

至於競賽這條路是否還能夠走下去

有兩條選擇:

1.退役,專心搞文化課

2.讓本身成爲優秀者

成王敗寇,優勝劣汰
這就是如今的競賽狀態

1.pn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