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後端開發工做 - 寫接口

我在公司的工做內容是,對於一個BS應用,負責服務器端開發工做,Java語言。與前端開發人員合做,最終提供給前端RESTFUL接口,保證頁面正常響應。前端

經驗之談

一個接口能夠理解爲一個業務邏輯,一個業務邏輯能夠由1~n個SQL組成。一個優質的接口,應該是通用的接口,一旦需求變了,給過來的參數有變化,那我儘可能作到接口不變,你多給我一個參數或者某個參數變化一下,我就能夠給出你要的結果。git

後端提供給前端的接口,要儘可能少。最好我給你一個接口,你能夠用這一個接口作不少事,拿不少數據。這樣對前端開發人員比較友好。後端開發人員對本身也要好一點,本身的mapper也要儘可能通用,service層封裝方法,幾個service給出的方法,最好都是一個mapper或者幾個mapper的組合。github

寫接口的時候,要考慮到接口的服役期,不要寫一個簡單的接口,臨時使用。數據庫

舉個例子,企業帳戶充值的頁面,除了充值的功能外,原型上還有一個簡單的充值記錄查詢功能,只是查找當前企業的充值記錄。若是你的接口裏面,沒有將企業ID做爲搜索條件傳入,那麼恭喜你,你能夠準備好修改了。由於雖然短時期內,前端能夠調你這個接口取得數據,可是從此原型上增長了【充值記錄查詢】這個功能,用戶能夠輸入企業ID做爲搜索條件,你就要改接口了。你要改爲一個複雜一些的接口,在充值頁面中使用,也在充值記錄查詢這個頁面中使用,前端人員還得修改充值頁面中調用的接口。這是典型的先甜後苦的狀況。後端

爲了前端和後端能夠並行開發,後端開發人員應該先在RAP中定義接口並告知前端,前端開發人員就能夠根據接口URL和參數,綁定到頁面的觸發函數中。api

並行開發帶來效率的提高的,可是難點是要預先籌劃好接口,而且在後來的開發過程當中儘可能保證不變,特別是數組之類的數據結構不要修改,不然前端遍歷處理的修改將會很麻煩。數組

要作到這樣,就須要一些後端接口開發的經驗,並且提早計劃老是比較困難的,就像敏捷開發中的 Sprint Planning 老是比較難完成。可是堅持這麼作,對本身的能力也是一種激勵和提高,所以推薦這麼作。服務器

返回類和分頁

返回給前端的數據,須要有Response類/ResponsePages類封裝,也就是要帶有返回碼,返回消息和返回體。若是要求給出分頁信息,那麼ResponsePages類中,還須要有Page類,其中至少包括當前頁數,每頁顯示條數和總條數信息。分頁使用github的pagehelper工具類來完成。網絡

返回碼

返回碼不可使用http狀態碼,由於http狀態碼是有限的,並且提示信息很模糊,不足以定義豐富的業務錯誤,所以要定義本身的業務返回碼。一樣,也要成對定義業務返回消息,用於描述業務錯誤。業務分配的錯誤編碼表,須要由研發部門統籌給出。若是是服務之間調用的,應當透傳返回碼和返回消息。數據結構

http返回對象:
{
    code: code,
    msg: msg,
    pageInfo: {         // 分頁信息
        curPage: 1,
        pageLimit: 10,
        page: 1,
        total: 10
    }
    data: {data}
}

 

服務之間通訊

服務和服務之間調用,經過RPC接口,通常分爲【api模塊】和【provider模塊】。服務的治理採用微服務框架。服務有服務名稱,服務組別和服務的版本號。 RPC的框架,2017年使用的是阿里的HSF框架,也就是Pandora容器。2018年10月開始,逐步轉成幟訊RPC框架這是一種封裝了Dubbo的RPC框架。目前正在進行架構改造。 微服務的架構下,服務部署在不一樣的服務器中,它們所對應的數據庫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數據須要聯查才能夠組裝,這就要考慮網絡通訊的代價。通常的作法,一次性從他處拿到數據,組裝成map或者mapList,而後再與本地的數據作匹配。注意map或者mapList要儘可能小。

HSF框架

HSF框架,服務的提供者具備@HSFProvider註解,服務的消費者具備@HSFConsumer註解,二者都會註冊到【EDAS Config Center】註冊中心,該註冊中心負責服務的註冊與發現,以及配置中心。每一個服務都有Group,DataId和Version。若是在同一網段有兩個Group、DataId和Version都相同的服務同時啓動,那麼註冊中心就會進行隨機調度。

幟訊RPC框架

幟訊RPC框架是封裝了Dubbo的RPC框架,支持服務治理的框架參數化傳入,能夠是dubbo,也能夠是市場上的任何一種RPC框架。目前默認是Dubbo。 具體來講,服務的提供者使用【@FlaginfoProvider】註解,服務的消費者使用【@FlaginfoConsumer】註解,服務組,服務名和版本號暫時不須要傳入。注意,若是要標記提供者,不能夠同時使用【@FlaginfoProvider】和【@Service】標籤,不然會出現尋找實例化bean超過一個的錯誤。

 

咱們來看一下RPC服務的代碼結構,分爲【api】和【provider】,簡單來講,【api】中定義了暴露給其餘服務的接口,【provider】中的內容是接口的實現。團隊協做開發的時候,當你提交新的接口,而接口jar包版本又不升級的時候,須要記得把接口實現的代碼一併提交。若是接口實現負責,一時間沒法完成,那麼能夠先提交一個空的實現。若是你不這麼作,那麼當團隊其餘成員嘗試發佈RPC服務的時候,就會報【接口沒有實現】的編譯錯誤,影響發佈。

開發雜談

RAP必定要好好使用。在寫接口以前,最好先定義好RAP,包括URL,入參和返回,這樣前端開發人員就能夠根據RAP去寫前端頁面,而同時後端人員能夠實現這個接口。後端開發過程當中,注意RAP上定義好的內容儘可能不要變動。

 

 

關於枚舉類,推薦使用Enum類來處理,好處是一次定義,多處使用,缺點是代碼量增長,並且前端後端轉換過程當中要注意處理空值的狀況。

通常,前端發起一個POST請求,傳過來的參數是JSON格式的,後端使用Spring的【@RequestBody】註解將其轉換成Java類,通常是一個VO。後端使用service處理之後,返回的是【@ResponseBody】類型的數據,這樣前端拿到後自動會解析成JSON格式的數據。 以上是最基本的數據類型和標籤使用,還有例如【@RestController】【@PostMapping】等,能夠參看【Spring RESTful接口經常使用註解】。

持久層框架

後端和前端的交互,通常都是要從數據庫中取出數據,而後在前端頁面渲染。所以,後端寫接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去數據庫中取數據。幟訊使用的ORM框架是輕量級的MyBatis,DTO,mapper interface和xml文件,經過 MyBatis Generator自動生成。

下面來講說 MyBatis 的 xml文件。該文件能夠接收VO,這樣就能夠直接接收前端傳過來的參數。xml文件返回的通常是DTO,通常是DTO的List,注意調interface後要用一個List來組裝。xml文件的核心是SQL語句,用於從數據庫中取出數據。若是沒有把握,能夠將SQL語句在Navicat中執行一遍,看看輸出的結果。

知識總結

個人認知中,簡單地把【RESTFul接口/調用方式】理解爲前端能夠調用的,後端也能夠經過httpClient的方式向其餘服務的URL發送請求,獲取數據;【RPC接口/調用方式】是服務之間的相互調用,前端沒法直接使用。 前者經過Controller暴露出接口,前端訪問URL,同時帶上參數,如此來使用後端的服務;後者分api和provider,api暴露出接口,消費者引用提供者的api來調用。

 

創做日期:03/10/2018 21:32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