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美團召開發佈會正式推出了新品牌——美團配送,同時宣佈美團配送將以開放平臺的姿態助力合做夥伴的生態建設,提高商家的配送效率,進而推進社會物流成本的下降,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目前,美團配送已經與家樂福、CFB集團、百果園、多點、叮噹快藥等達成合做。網絡
在美團配送推出後,5月7日,美團股價漲幅接近3%。而縱觀恆生指數近兩天表現,總體大跌近3%。由此能夠看出,二級資本市場,對這次推出的「美團配送」品牌和服務的看好。優化
對於美團配送的將來發展,美團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羣總裁王莆中在發佈會上表示,要讓配送像雲計算同樣,即需即用。雲計算
顯然,美團配送的角色定位是作即時配送的高效基礎設施。在這個定位下,美團之因此要推出開放性質的配送平臺,實際上是爲了解決各行業,尤爲是餐飲業和零售業存在的「歷史遺留痛點」。設計
從舊時代到新時代,商家的物流之殤cdn
曾幾什麼時候,電商的繁榮粉碎了不少人在線下開實體店的夢想。然而禍不單行,在資本的大舉入侵下,O2O時代的到來又粉碎了不少線下實體商家的大好前景。更爲可怕的是,O2O帶來了令線下實體商家毛骨悚然的「跨界競爭」,以及對跨界競爭癡迷的互聯網企業們。blog
當雄踞線上的互聯網企業們意識到跨界競爭的美好將來後,他們帶着在線上攫取的海量用戶和強大的技術壁壘涌入線下。因而,很多毫無防備的線下實體商家毫無還手之力,在這股持續而強力的致命衝擊下,傳統零售業和餐飲業死傷無數,哀鴻遍野。資源
但很多線下餐飲和零售商家仍是在洗牌中活了下來,有的脫胎換骨,有的則元氣大傷。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是不可逆的大趨勢,在經歷過殘酷的混戰後,傳統的線下實體商家們深入意識到必須順應O2O的時代洪流,走向線上,開展到家業務和到店業務。開發
好景不長,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雖然不須要物流設施支持的到店業務普及快,但須要物流設施支持的到家業務卻成了很多商家的心病。尤爲是近些年到家業務需求的高速增加,更是讓這些急需增量的商家感到愛莫能助。產品
眼下,分鐘級即時配送時代的到來,凸顯了消費者對於物流的高要求,並再一次向商家提出了很是明確的挑戰——創建高精度的調度系統。上一階段自建配送設施的很多商家愈加感到吃力,由於技術上的落後或是缺少系統化技術方案的經驗,在龐大訂單量面前,他們每每只能望洋興嘆,尋求很是有限的增量。it
從舊時代到新時代,傳統商家始終都處在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循環之中。不過有一點能夠明確的是,由於時代的極速變遷和用戶需求的升級,物流始終是傳統商家難以作好,或者說難以長時間把握好的一項關鍵能力。
這種物流痛點,是歷史性,也是基因性的,但不意味着不用解決,也不意味着不能解決。現在,以開放平臺形式面對大衆的美團配送,將爲這些商家帶來獨有的破局之法。
美團配送的「開放效應」
開放和不開放的根本區別,在因而否可以共享。就美團配送來講,開放實際上是將其多年精心建設的物流設施和擁有的生態資源共享給合做夥伴,幫助他們解決切實的痛點。具體來看,美團配送能夠從三個方面實現對商家的助力,充分釋放「開放效應」。
第一,美團配送針對不一樣場景打造的四種運力網絡模式,可以在實現場景全覆蓋的前提下,爲不一樣規模和不一樣業態的商家提供定製化的物流方案。
通過4年多的實踐和優化,美團配送目前擁有四種運力網絡模式,分別爲點對點網絡的「巡遊模式」,針對的是便利店場景;星型網絡的「星系模式」,針對的是傳統商超場景;前置小倉+配送的「倉配一體模式」,針對的是近場零售場景;配送+智能末端的「智能末端模式」,針對的是寫字樓場景。
顯然,這四種運力模式是針對不一樣消費場景的用戶和商家進行差別化設計的,具備很是強的針對性。於是對於商家來講,一方面不會存在對運力網絡模式是否符合本身業態的擔心,另外一方面也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符合本身的運力模式,好比多業態的商家能夠同時選擇多種運力模式進行組合。
也就是說,這四種運力網絡模式可以很好地知足商家的定製化需求,並且不受商家不一樣階段下的不一樣需求的限制。此外,這四種運力模式還給商家提供了將來保障,即使是未來要拓展到其餘的場景,商家也不用因運力模式的缺失而畏手畏腳。
第二,美團配送的「超腦」即時配送系統、智能化終端設施和規模化配送團隊,可以保證商家的物流效率和用戶的良好體驗。
據悉美團的「超腦」即時配送系統,在高峯期每小時路徑規劃高達29億次,並且平均0.55毫秒爲騎手規劃1次路線,平均配送時長目前已經縮短至30分鐘之內;美團配送目前服務於360萬商戶和4億多用戶,外賣日完成訂單超過2500萬,日活躍配送騎手超過60萬,有近萬個配送站點、前置倉實體網絡,覆蓋了2800餘座市縣。
毫無疑問,是超高體量的訂單和複雜的配送需求,鑄就了美團配送在技術和終端設施上的強大。對於商戶來講,這樣的能力一來可以充分保證即時配送的效率,即使商戶的訂單量足夠大,二來可以充分知足用戶對快的需求,保證其良好的體驗。
此外,美團的第一代無人配送車「小袋」已經具有規模化運營的可行性,在技術系統和終端規模化駐點的加持下,無人配送車將來必然會在多個場景中發揮做用,幫助商家更好更快地連接到消費者。
第三,美團配送對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的整合能力,將爲合做夥伴提供更多的業務增量空間。
美團配送總經理魏巍在發佈會上表示,整個行業的上下游裏面有不少可創空間和共建體系,好比說咱們的物流設備,咱們的車輛服務,咱們的充電設施,以即時配送網絡爲基礎的上下游都須要這些基礎建設。
這意味着,在與美團配送建設和迭代生態的過程當中,合做夥伴一方面可以經過共建得到這一輩子態的業務增量,好比物流設備、充電設施等,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藉助美團配送所開放的各項能力,好比技術、運力等,提高自我競爭力。此外,美團配送還會將自有訂單共享給第三方運力。
顯然,美團配送之因此要整合產業鏈資源,是爲了釋放產業鏈上下游的市場化潛能,從而將上下游的供需進行合理的匹配,達成業務增量上的雙贏。
總的來講,從零售商家到物流同行,美團配送對整個即時配送產業鏈在技術、運力等方面的充分開放,將會更好地解決商家的物流痛點,以及知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在這個開放生態下,美團配送將扮演更有意義的角色。
美團配送將推進社會物流成本加速下行
社會物流成本,簡單來講就是必定時間內全社會在物流過程產生的各項成本。而社會物流成本下降的直接表現,就是各商家物流成本的降低。於是社會物流成本的下降是利好宏觀經濟的。
其實近年來,物流行業的頭部企業們都在以「下降社會物流成本」爲目標,去優化本身的物流技術和模式,爲合做夥伴們帶來持續且顯著的成本下降。
而下降社會物流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經過技術和模式的賦能,去優化物流各個環節的效率,並充分輻射到更多的物流體系中,實現規模化的降本增效。
這實際上是過去4年美團配送一直在聚焦的事。一方面,美團配送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的覆蓋,經過鏈接360萬商家和4億多用戶,美團配送的高效物流系統和設施,早已實現平常化運做;另外一方面,從2015年的「專送」到2016年的「快送」再到2017年的「飛速達」和「光速達」,美團配送一直在迭代和豐富其物流產品。
也就是說,規模效應下的美團配送,已經擁有下降社會物流成本的豐富經驗。如今,以升級開放平臺爲新起點的美團配送,必然可以經過進一步的物流生態優化,繼續推進社會物流成本的下降。
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團配送對技術、運力等層面的全面開放,將促成更多規模化、多形式的商流生態對美團配送物流能力的成功複製,所以也將直接推進這些商流生態中物流成本的下降。
換言之,美團配送向社會開放的,實際上是有效下降社會物流成本的能力。能夠預見,隨着美團配送的物流能力在更多的場景下完成滲透,社會物流成本不只會迎來大規模且持續性的下降,還會走向更快的下行軌道。
以開放姿態面世的美團配送,儼然會成爲社會物流成本下行的高效加速器。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