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組成和功能:利用通訊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一樣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網絡通訊協議 信息交換方式 網絡操做系統)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算法
數據處理和資源共享是兩大基本功能。網絡
邏輯功能分爲資源子網和通訊子網:加密
資源子網的概念spa
主機 終端 終端控制器 外設 軟件資源 信息資源操作系統
大型機 中型機 小型機 工做站或微機計算機網絡
用戶訪問網絡的界面;終端能夠是簡單的輸出終端,帶有微處理機的智能終端;終端經過主機煉乳網內,也能夠用過通訊控制處理劑連入網內blog
通訊子網的概念:接口
Internet網絡結構:事件
經過校園網。企業網或ISP聯入地區主幹王,地區豬肝網經過國家主幹網聯入國家間的高速主幹網,這樣就造成一種由路由器互連的大型。層次結構的國際網的Internet網絡結構。ip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廣域網 城域網 局域網 我的區域網
公用網 專用網
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星形 總線 環形 樹形 網形
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做及相關組織
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委員會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IEEE:美國電子 電器學工程師學會 IEEE802系列局域網標準
IETF:Internet工程任務組 RFC
除了在物理媒體上進行的是實通訊以外,其他各對等實體間進行的都是虛通訊,對等層的虛通訊必須遵循該層的協議。
層次結構劃分的原則:
一、協議
網絡協議是爲網絡數據交換而制定的規則、約定與標準。
網絡協議的三要素:語義、語法、時序
語義:用於解釋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義
語法:語法是用戶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與格式,以及數據出現的順序的意義
時序: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二、接口(服務訪問點)
三、服務
爲保證上層對等提之間能相互通訊。下層向上層提供的功能。
四、網絡體系結構的特色
概念理解:
4、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一、ISO/OSI參考模型
面向信息處理 | 應用層 | 用戶功能 |
表示層 | ||
會話層 | ||
面向數據通訊 | 傳輸層 | |
網絡層 | 網絡功能 | |
數據鏈路層 | ||
物理層 |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
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
網絡層的主要功能:
傳輸層的主要功能:
會話層的主要功能:
表示層的主要功能:
應用層的主要功能:
TCP/IP模型:
特色:
獨立於計算機硬件和操做系統
獨立於特色的網絡硬件,統一的網絡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備惟一的地址
一、網絡接口層
參考模型的最底層。負責經過網絡發送和接收IP數據報
充分體現兼容性和適應性
二、網絡層
至關於OSI參考模型網絡層無鏈接網絡服務
處理互連的路由選擇、流控和擁塞問題
IP協議是無鏈接的,提供盡力而爲服務的網絡層協議
三、傳輸層
在互聯網中源主機與目的主機的對等實體間創建用於會話的端到端鏈接
傳輸控制協議TCP是一種可靠的面向鏈接協議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是一種不可靠的無鏈接協議
四、應用層
主用協議有:遠程登陸協議 Telnet
文件傳輸協議 FTP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SMTP
域名系統 DNS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SNMP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tip:自下而上第一個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層是傳輸層 自上而下是應用層
TCP/IP參考模型網絡層提供的是無鏈接不可靠的數據報服務
TCP/IP體系結構中,直接爲ICMP提供服務的協議是IP
經過POP3協議接收郵件時使用的傳輸層服務類型是有鏈接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郵件要求可靠性)
重點:層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