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我不是語雀團隊的,可是我看好語雀,也但願語雀愈來愈猴。]git
👉什麼是語雀github
👉語雀的JD面試
本文是我對語雀的一點點理解和期許 😃編輯器
若是有些類型的圖沒出來,以及排版有些奇怪的話,不是我懶,而是編輯器作的沒語雀好🤦♂️,不可以給人很好的體驗...能夠看原文《語雀-西湖邊上最好的知識管理平臺》ide
好奇心驅使我,在合理合規的可見範圍內發現了語雀的週報,在擼完了語雀的全部的能夠看到的週報後,對語雀團隊以及語雀這個產品有了點點的瞭解,很是有趣和看好。工具
語雀的週報裏面,語雀的同窗很是的專業,而且不管職位領域都有很是多的對於產品的感想,能夠從中學到不少概念,使人思考。週報的文字間也可以感覺到做者的興奮、開心、焦慮和對將來的無限暢想等情緒,很可愛也讓人有點點感動。測試
期間,語雀團隊起初發展的腳步很是快,信息量很大;到後來擁抱變化,放慢腳步,更加聚焦到知識管理方面;部分同窗開始全棧開發,產品上更加專一於體驗。[有種「懂事了」的感受😂]搜索引擎
過程當中也看到了,不少團隊成員的改變,阮老師開始參與語雀的運營後,在週報中可以明顯感到進入狀態;部分同窗開始負責全棧開發後接受到挑戰;項目組將語雀從一個內網創新項目推向外網的節奏的把握。加密
最開始接觸語雀是在前公司的一次週會上,一個同事提出說:「阿里的語雀不錯的,我要安利一下!」,而後給你們投屏看了下語雀大體的樣子,當下個人感覺是,一個簡潔漂亮的文檔管理工具,上面的文章好像很少,不咋熱鬧。而後問:「語雀和其餘文檔管理和分享的工具備啥不同的呢?有哪一點能夠強到,讓咱們去遷移本身的文檔呢?」。我當時的視角是在團隊層面,用語雀來代替現有的文檔管理工具的成本有多少,這個成本值不值得讓咱們去改用語雀。若是這個成本是負的【這裏的大體的判斷是:遷移成本 - (新產品的價值 - 舊產品的價值) 】就改用語雀。同事當時是解釋不清楚🤦♂️,惟一的解釋就是這是大廠出品,在阿里內部的口碑不錯,而後文檔的導入不麻煩的。結果就是,咱們沒有考慮去花時間改用語雀,而是繼續用着公司本身搭建的wiki,雖然很差用,也很差看,可是夠用了。url
再次接觸就是入職螞蟻金服後,文檔管理都是用的語雀,天然就開始使用了,加上安利,也註冊了外網語雀,把以前寫的文章從github遷移到了語雀。
語雀是一個從公司內部誕生的創新項目,而且已經走向對外,開始商業化,對於一個產品,我會思考ta的核心競爭力,想來想去都沒想通,由於編輯器雖然有技術壁壘可是不夠,模式和體驗的話,這東西抄起來很快的。直到最近看到語雀週報裏面反覆提到的「知識管理」和「 讓知識等於財富」以及平俠老師某一篇週報中類比github的想法,我纔開始意識到:語雀的toC端,往github方向走是一個很是酷和看好的方向。有效的管理和呈現知識以及大量優秀的知識創造者,一旦積累了就有着很高的壁壘。功能模式和體驗太容易被copy了,可是這種聚集大衆知識(被有效管理的知識)的平臺是很難被超越的。知識的管理,核心應該是優質的知識庫的產生和流動,過程當中須要給與知識創造一個閉環的激勵,《上癮》中的不斷的誘導用戶的行爲,並給與獎勵再誘導下一次行爲,讓用戶不斷的使用語雀優質的知識管理進行知識的創造沉澱,而且獲取成就感。
語雀以後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語雀平臺上優質豐富的知識庫以及知識庫的創做者。功能和模式抄起來很快,就像github,作一個如出一轍的github不難,可是github上面優質的開源代碼倉庫、優秀的開源做者和用戶的心智是沒辦法快速複製的,也是最難被替代的優點。
目前來講,市面上我沒看到專一於「知識管理」這樣一個概念的產品。這個挺難的,由於「管理好知識」是一個沒有被具象化的東西,甚至不少人都沒有意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和可以帶來的價值有多少。再者,怎樣管理本身的知識,怎樣呈現知識可讓知識的價值最大化,讓知識的傳播和接收成本最低,這個東西,我是不清楚的,大部分人也是不知道的。
語雀的目前是三層信息結構:知識的歸屬方、知識聚類、知識實體。知識聚類也叫「知識庫」,個人感受就是不一樣場景下的知識管理的形式,這裏目前有:
文檔、專欄和畫板,此外還有視頻課程等不少形式的知識管理能夠探索。
我想象中的語雀的toC的樣子是知識領域的github,當想要獲得知識的時候,會去語雀上瀏覽、搜索和關注(類比github,優秀的開源項目,第一反應就是去github上去找去關注);當獲取了知識以後會想要趕忙在語雀上管理起來(類比github,當有了好的idea的時候,趕忙去github上開個repository,後續開發起來);當發現了一個優秀的知識庫的時候,能夠給這個知識庫貢獻本身的知識讓ta變的更好,貢獻者也能夠從中得到成就感和承認(github的contribution的記錄以及成爲一個優秀開源項目的contributor的承認)。用戶想到知識的時候會想到語雀(開發者想到開源項目的時候,第一反應是github)。當語雀上造成了優秀的知識庫的生產和傳播的閉環後,知識付費等商業模式都有可能,由於「有效管理起來的知識就是財富」。
這個局能夠看到無限的大,由於組織知識是人類知識活動的一種基本需求,是一個物種級別的強剛需,也就是說空間無限大,重要性無限大。
對於語雀的toB端,企業的知識的流動是相對隔離的,不具有傳播的特性。這種狀況下推語雀的話,感受須要花費很是大的精力在渠道和銷售上,而且須要靠產品矩陣,不然單靠幾個功能應該是很難撬動一個企業改變本身的管理工具的。[若是有辦法在產品形態或者技術上作到企業間知識的共享和管理,我感受會很酷。]
最後,在follow語雀的週報的過程當中,有種在看一場還在繼續的紀錄片的感受,固然也但願語雀能愈來愈好。
[當初內推螞蟻的時候,遲個半天,也許就投語雀了,一切都是緣分,固然ta們很優秀,面試也不必定進 😆]
我不是企業版用戶,因此基於本身能夠看到的語雀toC的樣子整理的產品功能圖
功能沒寫全的話是正常的,你寫你也寫不全🤔。
[語雀能畫思惟導圖很棒鴨][編輯時間爲2019-03-23,後續功能增長不定時跟進]
第一次寫產品功能圖(好藍),分爲兩部分:
分享一些,我我的發現的語雀讓我感到驚喜的體驗和功能[不定時更新]
[語雀提出了一些概念也比較新穎的,好比卡片、知識庫、空間等,這些都是圍繞知識管理出來的概念]:
簡單來講,語雀的編輯體驗和細節是很是到位的了,雖然還有不少能夠努力和完善的地方,可是已經很不錯了。
既然寫了這麼多,那就安利下吧,語雀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