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客專訪|象鏈科技助力區塊鏈+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主持人:你們下午好,我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大白!今天「鏈客Talk」有幸邀請到象鏈科技CTO 張少魁來到鏈客直播間,和你們一塊兒探討「 象鏈科技助力 區塊鏈+智慧城市」這一話題。歡迎張總!算法

張少魁:你們好,我是象鏈科技張少魁,很高興參與鏈客科技的此次活動!安全

鏈客專訪|象鏈科技助力區塊鏈+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主持人:如今咱們就正式進入主題,由我來提問,張總根據提問的問題進行回答。在座的各位不少都是傳統行業的企業家,對於象鏈科技還不瞭解,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象鏈科技是怎樣一個科技公司,技術特色有哪些,目前重點在作那些事情?網絡

張少魁:謝謝你們。象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快速成長的區塊鏈領先企業,一直以「區塊鏈技術服務民生」爲理念,致力於區塊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政務、民生服務的發展助力。數據結構

象鏈科技的願景是打造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生態,旗下擁有首個融合 ABCD(A-AI B-Blockchain C-Cloud D-BigData)產業的高性能自主研發公鏈底層兼容聯盟鏈平臺 EleChain,是實現將數據和AI模型去中心化確權、登記發行、交易流轉的新型共享協議。EleChain 平臺在服務過的衆多機構技術測評中均名列前茅。架構

從2014年籌備至今,象鏈科技已經擁有涵蓋智慧城市、信息數據、政務服務、民生領域等30+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合做夥伴包括上海儀電、中國中鐵、中國移動、浦發銀行、康美藥業、上海資信、螞蟻金服、微軟雲、Google 雲、亞馬遜等。已經落地的應用場景包括在民生領域的運用,如醫療健康、商品防僞、食品安全,以及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信息、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與政務數據相結合,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協同辦理。運維

主持人:請張總給你們介紹一下智慧城市是個什麼概念?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如何?分佈式

張少魁:智慧城市(SmarterCities)的概念涵蓋硬件、軟件、管理、計算、數據分析等業務在城市領域中的集成服務,通俗來講就是利用信息通訊技術(ICT)感知、整合、存儲、處理、分析、預測、響應城市運做各個環節中的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類需求提供智能化響應和輔助決策,爲城市居民創造更高質量的生活環境。智慧城市的發展創建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基礎上,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感知終端等關鍵技術造成了城市操做系統。佈局

我國發展的現狀:性能

我國智慧城市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來看,一是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持續增長,幾乎覆蓋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自住建部2012年啓動智慧城市試點工做啓動以來,截至2018年,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超過600個,主要集中在環渤海經濟帶、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其中廣東、山東、上海等地在全國智慧城市試點領域走在前列。學習

二是我國城市建設已經全面進入「以人爲本」的高質量精細化建設階段。在政府、開發商、集成商、服務運營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已經逐漸造成以「人」爲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生態,更加高效、精細、智能的治理模式日漸成熟。

三是以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社區爲主的三大應用領域逐漸脫穎而出。依託政策支持、成熟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慧社區已經逐漸成爲落地較快、產業鏈較爲完善的核心應用場景。

主持人:當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目前依舊緩慢,您認爲這其中面臨了哪些痛點和難點?

張少魁:隨着我國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逐漸深刻,信息系統類型、功能和數據採集設備呈多樣化發展,也爲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諸多痛點。

一是城市數據流通流程複雜,分析處理效率低。在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體系中,因爲城市數據量龐大,數據的流通方向是自下而上沿金字塔型系統架構進行流通。感知數據須要通過多層「過濾清洗」,再經中心化的決策分析模型作出響應,從而大大下降了系統處理效率。這一點尤爲體如今智慧交通與智慧安防兩大應用領域,系統只可以作到數據的存儲、安全與共享,還不能作到實時、準確、高效的分析決策,因此沒法完全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和安全應急等問題。

二是安全問題。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當中,須要涉及大量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工做。大量的物聯網智能終端設備暴露在公共區域,致使其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大大提升,數據污染、惡意終端接入、DDoS網絡攻擊、APT攻擊等問題日趨嚴重。聯網設備越多,受網絡攻擊的風險就越大,數據和系統的保密性及完整性會隨時受損,企業將付出的代價和損失難以估量,這也是阻礙智慧城市推動的阻力。

三是信息孤島問題。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每每缺乏科學的系統規劃設計,盲目熱衷於單個項目建設,致使項目之間缺少有機聯繫,在通訊方面存在數據結構與流通接口不統1、標準化程度不高、互聯互通程度嚴重不足等諸多問題,進而大大提升了運維的成本,費時又費力。單一維度的數據分析已沒法實現高質量的分析與預判。此外,數據孤島現象還會致使各系統之間沒法造成應急聯動,失去了本來應有的預警和防範的做用。

四是數據採集以被動採集爲主,用戶參與度不足。現階段智慧城市感知以視頻和圖像爲主,受限於設備覆蓋率和數據採集維度,系統功能與用戶需求之間每每差距較大。單一系統功能建設與用戶需求聯繫不夠緊密,公衆與其餘政府職能部門參與甚少,沒法真正作到以人爲本的建設宗旨。

主持人:目前痛點總結:1.數據流通流程複雜,分析處理效率低;2.安全問題;3.信息孤島問題;4.數據採集以被動採集爲主,用戶參與度不足。接下來咱們看看如何解決,區塊鏈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處在一個怎樣的位置?扮演着一個怎樣的角色?請您介紹一下區塊鏈賦能智慧城市建設有怎樣的優點?能解決哪些問題?

張少魁:您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整個的智慧城市是一個很是龐大的體系,區塊鏈技術也只是底層技術層面的一種,區塊鏈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一個構建城市機器信任,優化整個城市協同模式,更多的是一種改善生產關係的角色。

區塊鏈可以打破傳統智慧城市系統間的數據孤島。區塊鏈尤爲適合跨企業和跨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在不改變原有系統的狀況下,將各系統原始數據或數據指紋上鍊流通。數據的共享必定要實現區塊鏈的身份覈驗,與載波聚合(CA)技術的融合將本來匿名化的區塊鏈轉變成可信區塊鏈,經過身份認證和共識權限設置來劃分各系統與人員間的權利和責任。區塊鏈中設置有嚴格的時間戳機制,加之其自身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對數據的任何處理都將在鏈上留痕且可被追溯。同時也讓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算法的潛力獲得極大的釋放,可以實現更加精準和定向的服務以及管理模式。

區塊鏈能經過嚴格的身份覈驗機制和密碼學的數據加密機制,確保整個智慧城市系統建設的終端安全。每個終端設備都將擁有自身的公私鑰對,區塊鏈系統經過智能合約來維護一張終端身份名單,並審覈是否該設備有權接入節點並將數據上傳,從而避免了惡意終端的接入和數據污染。因此說,區塊鏈創建了一種數據「可信」的協同模式。

區塊鏈賦能智慧城市這種優點,其實咱們象鏈科技自己就有本身的智慧城市業務——「EleCity」。象鏈科技技術團隊、研發團隊曾召集了屢次研討會,邀請來自政府、科研機構、各個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區塊鏈技術在將來城市發展道路中的意義。

區塊鏈能夠助力城市數據總體增信

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了數據驅動的統籌推動期。EleCity結合區塊鏈技術,讓城市信息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電力基礎設施將不斷提高智能化水平。這就給EleCity實現「數據增信」打下了比較良好的基礎。另外,EleCity對於加強數據可信度,爲相關數據提供「存」和「證」的雙重保障,強化數據的公信力,城市數據能夠有效實現事前預防、過後追責。目前EleCity已經和臺灣芯片製造商瑞昱合做研發基於物聯網端側的區塊鏈加密芯片,將完全解決端側數據造假的問題。

區塊鏈能夠化解城市數據集中存儲的安全風險

隨着物聯網愈來愈普及,城市中部署的終端設備數量也呈現爆炸式增加,傳統的中心化系統面臨嚴重性能瓶頸和安全風險。將區塊鏈和城市感知網結合,能夠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構建分佈式互聯網,大大提高城市物聯網設備之間的通訊效率和可信水平。

區塊鏈能夠打通政務數據的協同合做

能夠幫助各地政府在本地部署區塊鏈節點,實現數據的本地化驗證,對數據來源和真實性進行肯定,上鍊的數據將不涉及原始的完整數據,確保數據從源頭到使用終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持人:看來數據安全、打破數據孤島是區塊鏈的強項,可是並非說區塊鏈技術就能解決全部問題,要理性看待。昨天看到了一則新聞,國家已經強勢推出了24萬億的新基建,所謂新基建,指的是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着眼的是將來的產業佈局,爲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時代的基礎設施,文中提到了智慧城市,您是怎麼看待這則新聞的,將對區塊鏈+智慧城市產生何種影響?

張少魁:先說一個直接確定的答案,大環境是很好的,特別此次疫情事後,中央更是把「智慧城市」的建設重視了起來。

新型智慧城市已經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做爲重大工程項目,新型智慧城市已歸入《「十三五」規劃》,國家各部委及各級政府以此爲指引,圍繞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惠民服務、「智能製造」、「雙創」、「互聯網+政務服務」等領域,陸續出臺和落地標準、產業、人才、試點示範等相關政策,全面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

其中,《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和《關於深刻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將智能交通、智能管網、智能園區、智能水務等發展,做爲提高城市和中小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做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深化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的內涵。

目前的城市建設已經廣泛進入到第二輪「升級」規劃建設階段,對「智慧城市」的需求熱情高漲。全國已有近半數城市發佈新型智慧城市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專項規劃,西部、縣域、新區智慧城市規劃更遍地開花,其中超過94%省級城市、超過71%地級市、超過20%的縣級市及城市羣均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並涌現出一批城市智腦、「最多跑一次」、數據資產登記、多功能智慧杆柱、公衆普遍參與等特點亮點應用和模式,中國已成爲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接下來,數據驅動、大範圍的數據協同,甚至城市羣海量數據協同成爲新型智慧城市接下來發展的核心方向。傳統智慧城市建設只關注城市自身內在系統發展,而未能實現上下聯通、條塊聯動,逐步出現上下級系統難對接、橫向數據資源沒法打通等問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只要求城市內部系統、數據資源實現整合,也須要實現與國家、省級管理部門協同配合,須要在城市層面打通條塊系統和信息資源壁壘,聚焦設施互聯、資源共享、系統互通,實現垂直型「條」與水平型「塊」互融互通,協同運做、共同推動城市層面智慧化建設。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區塊鏈賦能智慧城市您有哪些建議和展望?

張少魁: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須要整合多種技術,充分發揮優點互補。所以,城市建設者不能孤立地使用區塊鏈技術,相反,應積極整合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技術整合下的城市應用場景探索,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發展。此外,區塊鏈的應用與城市發展規劃應有機的結合,從政策層面進行系統規劃,並深刻研究區塊鏈技術對現有城市生態的影響。應積極推進區塊鏈在新智能城市底層基礎設施、中層大數據資源中心、上層智能應用等方面發揮積極做用。開展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制定相關監管機制,促進區塊鏈下轄城市的智能化發展。

我國城市信息化的發展經歷了數字辦公、垂直行業信息化和網絡服務等階段。在已克服困難進入的深水區的時候,要增強跨部門、跨領域的頂層設計,明確各部門的工做任務,增強新智慧城市建設的協調,避免信息系統自成體系。但願國家重視區塊鏈技術基礎能力建設,推進區塊鏈基礎技術的研發,包括共識機制、密碼算法、交叉連接技術、隱私保護等。推動相關標準的制定,造成區塊鏈智慧城市發展的統一國家標準,並繼續向各地區、各行業擴展,最終造成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流程標準,加快產業發展,實現「生產、學習、研究、使用」的有機結合。

主持人:您講的太精彩,還得再問您幾個問題。除了智慧城市,我知道我們象鏈科技在賦能冷鏈物流方面也有很深刻的研發及應用,您可否給介紹一下我們在這塊一個進展狀況?

張少魁:冷鏈物流是典型的區塊鏈應用。它對溫度比較敏感,好比藥品、冷凍食品、生鮮等,從運輸委託方到運輸方,再到消費者手裏,通過中間環節的層層運輸。傳統運輸過程當中數據是沒法公開透明的,全部運輸數據只能依賴於物流企業,然而,中間出現的任何問題是沒法說清楚的,所以,物流企業的數據是惟一的。

經過區塊鏈+物聯網,能夠確保全部須要跟蹤的冷鏈食品、藥品、生鮮全程數據的真實性。全部的商品從出庫到消費者手中,每個點、每一時刻,咱們均可以使用物聯網自動採集芯片,通過簽名之後把當前物品所處的溫度、溼度、地理位置、光照等各類參數隨時報到區塊鏈上,使整個冷鏈運輸的全程數據準確可信。

象鏈科技也和一些物流企業、藥品企業有過合做,因此這是一個很是典型的區塊鏈應用場景,這個方案在咱們的公衆號都有。目前,已經與不少企業合做,具體信息能夠查看象鏈公衆號裏面的詳細介紹。

主持人:您講的太精彩了,我這邊最後一個問題,您預測一下2020年國內區塊鏈應用落地會在哪些領域或者行業率先普及開來?

張少魁:區塊鏈落地其實一直在進行,如剛纔講的冷鏈物流、供應鏈金融、保險、倉儲等。目前從1024國家有政策指明方向後,公衆逐漸對區塊鏈技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因此如今機會比較多。各行各業都有潛在的發展機遇,但願你們都可以抓住機會,利用區塊鏈爲本身創業或企業帶來新的但願。謝謝!

主持人:好的,那因爲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活動就到這裏!很是感謝張總給咱們你們帶來的精彩分享。但願象鏈科技從此可以研發出更好、更先進的區塊鏈技術,爲加速我國的區塊鏈應用落地發揮更大的做用!最後,再次感謝張總蒞臨「鏈客Talk」的精彩解答,咱們下期活動再見。

鏈客專訪|象鏈科技助力區塊鏈+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鏈客專訪|象鏈科技助力區塊鏈+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