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金數據》

仍是一貫的東野圭吾的寫法:在真實案情之上,給主人公批了一層雙層人格的外衣,意圖藉此將故事複雜化。 其實劇情非常簡單,DNA數據庫給特權階層設置了保護,即使特權人士犯案,通過DNA匹配也不能找到真兇。沒想到,這個漏洞被一個內部人士利用,犯了十幾宗姦殺案。 看這本書,本來是衝着書名《白金數據》,是和大數據有關的案件。其實真正的主題是數據平等或數據平權:如果不打破階層,那麼大數據時代,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數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