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講臺—國內首個it在線教育混合式自適應學習平臺。)學習
進入2015年,互聯網教育圈最火的詞非「教育O2O」莫屬。不斷刷新的融資金額和速度,不斷曝光的正面和負面新聞,都讓教育O2O公司賺足了眼球。然並卵,要提及他們對教育的改變,呵呵,咱們仍是來聊「情懷」和「概念」吧,畢竟商業和教育之間有着難以逾越的鴻溝。設計
回到教育自己,「O2O」(Onlineto Offline/Offline to Online)的概念其實並不新鮮。在中小學,「翻轉課堂」的實踐就是基於O2O的探索,學生課後在線預習功課,再回到線下課堂由老師組織學習。而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混合式教學」已經藉由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興起在高校獲得大力推廣。3d
今年9月起,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下稱「教指委「)將對407家培養單位的工程碩士陸續啓動線上與線下、課堂與實訓、院校教師與行業專家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項目。該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包括公共課、領域核心課、領域專業課、領域特點課在內的數百門在線課程,覆蓋40個工程領域。第一批32門在線課程將於2015年9月經過學堂在線發佈,今年秋季將啓動第二批在線課程建設,此後三年每學期將有一批在線課程發佈。視頻
而在美國,耶魯醫學院和2U合做推出「混合式在線碩士「項目,取代此前的線下醫生助理培訓,該項目的線下實習部分,學習者能夠到耶魯批准的其居住地附近診所進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和edX合做推出「全球大一學院」,開放 8門在線學習課程,學習者經過特定課程後,能夠選擇支付從而獲得 ASU 承認的一個大學學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和Coursera合做推出「iMBA」項目,經過 UIUC 入學考覈並完成課程的學習者就能得到 UIUC 商學院頒發的 iMBA 證書。對象
「這些積極實踐至少說明了一點:中美兩國在混合式教學方面的步調是相對一致的。而隨着MOOC、SPOC等在線教育方式的普及,混合式教學在高校成爲常態也只是時間問題「,學堂在線副總裁杜海說。blog
爲何是學堂在線?資源
美國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線教育公司承擔線上學習的部分,在中國,教指委選擇的合做對象是學堂在線。開發
學堂在線是由清華大學發起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於2013年10月10日正式啓動,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目前,平臺自有課程160多門,合做夥伴edX提供課程260多門,涵蓋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海內外名校課程資源。it
據《果殼慕課學院2015年全球慕課排行榜》顯示,擁有最多「精品好課」(10分制,總分8.7分以上)的MOOC平臺,學堂在線排名第三,僅次於edX和Coursera,而在中國市場,學堂在線以較大優點穩居第一。基礎
有清華大學深厚的學術支持,有課程質量保證,而教指委看中學堂在線的理由可不止這兩點。杜海介紹說,學堂在線致力於高校間的資源共享,以此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創新,「這一點和教指委的宗旨是一致的」。
學堂在線創立之初就開始了混合式教學的探索,不光在清華大學內部作了大量混合式教學的試點工做,從去年開始,包括《電路原理》、《馬克思主義原理》等多門課程還在全國各個層次的高校作試點,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基於試點經驗,學堂在線開發了適合混合式教學的在線學習場景,能知足不一樣層次學校的教學需求,「這些都是學堂在線平臺所具有的優點」。
在操做層面,有意向的高校均可以向教指委申請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審覈經過後由學堂在線提供課程錄製的指導建議,培養單位自行錄製,最終發佈到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線課程公共平臺。平臺第一期課程覆蓋14個學科領域,將來將拓展至覆蓋所有40個領域。
資源共享只是混合式教學的第一步
在混合式教學的探索中,清華大學毫無疑問走在前列。不只開設了全國首個基於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工程碩士專業——清華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專業,還聯合復旦大學開設國內首個基於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輔修專業——金融學。
「清華模式並不是惟一的標準「,杜海表示,」每一個高校的實際狀況都不同,適合清華的不必定適合其餘高校「。拿清華大學《電路原理》這門課來講,在開展混合式教學試點的過程當中,不一樣層次的高校所實踐的方式是不同的。
「985」高校以南京大學爲表明,學生自學能力很強,採用相似清華的主動式學習方法,在學生課前完成基礎知識預習的狀況下,進行知識點討論、習題討論和實驗討論。
「211」高校以青海大學爲表明,計劃由3位老師進行聯合授課。每週佈置學生課外自學2學時,課堂討論2學時。討論內容包括知識點、習題和精選實驗。這種翻轉課堂的目標是用較少授課時間實現相同或更好的授課效果。
二本院校以貴州理工學院爲表明,針對學生現狀,計劃在課程的早期,集中在課堂觀看碎片化視頻,針對每一個視頻開展討論。隨着課程的進展,學生對自我學習逐漸熟悉後,逐步放開學生在課外自學,課上討論。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這纔是適應高等教育發展須要的現實。資源共享只是第一步,各校要根據學生的狀況和教學的要求採起不一樣的教學模式來消化這些資源。
「共享自己不是目的,經過共享帶來價值,給你們帶來幫助,這樣才能真正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理念的變化」,杜海說。這次工程碩士的混合式培養也是同樣,線上課程由學堂在線統一發布,每一個學校再依據自身狀況設計線下教學,通常經過3至5次的翻轉課堂,包含答疑、考覈等環節,以此實現混合式教學。
學分互認是資源共享的努力方向
混合式教學培養的落地,至少帶來了兩個好處。對高校來講,實現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對用戶來講,想獲取學位的人多了在線學習的途徑,能夠更方便地參與學習。
「這是第一次把學位課程在網上公開,第一次把教育資源普及化。全部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在線學習的過程當中,徹底達到畢業要求將會有畢業證書」,杜海說。
藉由「混合式教學模式」項目,工程碩士各培養單位之間實現學分互認將成爲可能,這是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學分互認的嘗試。將來,學生能夠在線上學習其餘高校的課程,經過考覈後認定爲本校學分。「社會人員也能夠在線上學習,認證學分要看具體學校的狀況,若是要得到學位證書可能仍然須要入學考覈並完成全部學位課程」。
接下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本科生在大三或大四就開始先修碩士課程,經過研究生入學考覈後,所完成課程即能轉換成學分,加速了整個碩士培養的過程。
杜海認爲,學堂在線介入學位教育的一大優點就在於其清華背景。做爲中國頂尖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對高等教育所做的理念和實踐探索,與世界一流高校接軌。做爲承載平臺,學堂在線能保證「以學習者爲中心」等教育創新落到實處,而不是因循守舊或流於表面。
「讓每個中國人可以分享中國和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資源」,這是學堂在線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