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做3年後,我選擇離開騰訊

「你竟然要從騰訊離職了!?」這是身邊朋友得知我要離開後的反應,彷佛你們都難以理解這樣的決定。前端


image.png

從行業環境來看,中國互聯網正處於一派繁榮之境;從公司形勢來看,也正要準備大刀闊斧地幹一番大事業;從我的發展來看,本身在公司也會擔任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面試


全部的環境都是好的,更加顯得離職的決策不理智。HR 系統彈窗給出最後的挽留:你肯定要提交離職申請嗎?數據庫


通過各類綜合考慮後,我仍是點了「肯定」按鈕,正式從工做了三年的騰訊離職。安全


一直有朋友問,在騰訊的工做感受怎麼樣?關於這個問題,歷來沒有好好思考過,以爲當局者迷,儘可能作好手上工做就是了。服務器


如今終於有時間梳理一番。回想起這幾年的經歷,既有取得成就的喜悅,也有遭受挫折的失落,箇中唏噓,在離開之際,但願與你分享一二。微信


大公司之病網絡


3 年前,我面試完,從騰訊出來,融入了深南大道熙熙攘攘的下班人羣中。運維


在過天橋的時候,我特地拍了一張騰大的夜景,留做記念,表示我終於要到騰訊上班了。ide


雖然還沒正式通知,不過憑着面試反饋,我知道本身終究仍是要進入這家夢寐已久的公司了。學習


3 年後,一樣是騰訊大廈,我站的位置已經發生改變。從外面的仰望變成了裏面的遠眺,心情體會也隨之改變。只要在大型企業工做過的人,都會被大公司病深深困擾着。


你厲害仍是平臺厲害


BAT 的光環是很是牛逼的,它意味着你進入國內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都暢通無阻,它意味着你能夠對外分享本身的經驗和心得,享受着他人崇拜的目光。


然而,在一家幾萬人的巨頭企業,幾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普通員工,毫無存在感可言,其中滋味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image.png

看《權利的遊戲》,我在想,龍媽擁有三條噴火巨龍,爲何還要四處斡旋、拉幫結派,直接騎着三條龍處處噴火,不早就征服七大王國了嗎?


直到有一幕場景,大龍「Drogo」在鬥獸場,被不少小兵拿着矛亂刺,身受重傷,我才反應過來,無論龍媽和她的三條龍再厲害,始終贏不了訓練有素的軍隊。


這就是大企業的一個縮影。公司征戰,並不須要一個能鬥天鬥地的英雄,而是須要一支能打仗的隊伍。


儘管在招聘的時候,大公司每每會篩選出最厲害的一批人,但這並不表明着每一個人都舉足輕重。


事實上,無論你是清北名校畢業光環加持,仍是二三本拼搏多年進入大平臺,公司想要的結果其實都同樣。


公司但願每一個一線的員工堅守着本身一畝三分地,不須要你把控全局,不須要你戰略思考,只要努力地當好螺絲釘。


每一個人手上分到一小塊工做,而後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地重複着這個工做,成爲這個小模塊的「專家」。


負責個性化皮膚的,可能幾年內都在鑽研怎麼把更多皮膚賣出去;寫文案的,終年累月地追着微博熱點寫文章;作渠道運營的,風雨無阻地盯着各個渠道把本身的廣告上線……


並非說公司不重視我的創造力,偏偏相反,公司但願的是你們發揮創造力,把本身變成更可靠的螺絲釘,成爲一個更靠譜的零部件。


全公司上下造成一股協力,用軍隊的方式贏得戰爭。贏的方式,不是靠武藝高超的英雄,而是讓全部人在統一指揮下,移動、格擋、舉矛、刺殺,每一個動做都如此簡單,但千軍萬馬在一塊兒,就能擊破對手。


這也就意味着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大平臺工做,一件事情成功以後,很容易讓人以爲是由於本身牛逼,其實真正的緣由是平臺的力量。


同一件事情,放張三能作成,放李四也 OK。在這裏,你不是英雄,你是一個日夜訓練着重複動做的小兵。


更可悲的是,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公司壓根沒計劃讓你成爲一個英雄或將軍。


你只是千軍萬馬中的一員,平臺缺乏了你,立刻能找到一我的填補上去,而你一旦離開了平臺,就會發現很難再複製以往的成功。


無盡的流程和制度


image.png

把大象放進冰箱一共要三步:打開冰箱門、放進大象、關上冰箱門。可是在大公司,這個流程就遠不止三步了。


你要給個報告寫清楚把大象放到冰箱的意義和重要性,搞清楚哪一種冰箱放哪一種大象,把開門動做、放大象的路線描繪清楚,把關門的力度寫出來,拿着完整的方案找項目經理去排期,直到有人力來把大象放進冰箱。


一個產品或功能,從無到有須要經歷漫長的流程。一個大企業的員工,天天爲制度所困。


某些產品一兩年內都沒有可感知的外觀變化,例如微信,有人就會問這麼多工做人員都在忙些什麼呢。


其實工做人員都很忙,忙在了「流程」和「制度」上。當大家是一個三五人的創業團隊,你們就坐在一塊兒,有事情吼一聲就能夠。


好比說想要作一個功能改變,可能就是擡起頭跟對面的開發說要怎麼怎麼改,半天以後就能在產品上看到了。線上反饋好,就保留,反饋很差就改回來,不過是幾個小時的事情。


然而,對於一個巨型產品來講,全部人的 80% 精力並非在作「正經的工做」。


每一個產品經理電腦上都躺着十幾份寫好的需求文檔,在等候着漫長的項目排期。


等排期終於到了的時候,有的需求已經再也不適用了,或者寫它的產品經理已經走了,要是需求和人都還在的話,那就要謝天謝地,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要上線了。


每一個開發腦子裏都存放着許多改進方案,不少可能就是改一行代碼的事情,可是不能擅自改動,全部的改動都應該以產品需求爲主,不然出了問題那就闖大禍了。


遇到跨團隊、跨部門溝通,更加是考驗人的忍耐力,找一個接口人要花上大半天。


對方要麼不回覆,要麼回一句「這不是我負責的」。好不容易對接上了,好傢伙,羣裏面出現四五個接口人,每一個人都得交待一遍前因後果。


除此以外,每一個人身上還揹負着各類會議、分享、週報月報,PPT 模板成了最受歡迎的文件。


可以安心寫代碼、寫需求的時間,算下來也許還真的沒有 20%。但工做仍是要完成的,因而就只好加班加班,成爲了互聯網行業的一大特點。


流程制度是一個好東西,也是一個壞東西。好的地方在於保證企業這條大船高效率地運轉,壞的地方在於犧牲了我的效率來知足集體的效率。


逃不過的修羅場


對於大企業工做的朋友,是萬萬不能問何時升職的。就像不能問魏忠賢魏公公何時生個小孩,這是要殺頭的大罪。


越是受太高等教育的人,越是想着要改變世界。當初懷着遠大的志向進入大公司,想要施展拳腳作一件不凡的事情。


但幾年後,大多數人的志氣早已被磨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連修身都作很差。


眼看着身邊的朋友在中小公司鶴立雞羣,一路扶搖直上,成爲有決策權的管理者,而本身只是數年如一日地坐在小隔間,每週想着如何跟老闆彙報工做。


也許離 CEO 的辦公室只有十米不到的距離,也許天天還能跟幾個高管寒暄一下,彷佛離他們好近,可是內心明白這種階層的差距是一道沒法逾越的鴻溝。


HR 在設計我的發展體系的時候,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兩種路徑,一個是專業能力晉級,一個是管理職能晉升。


全部人都能在專業能力通道上一步步地打怪升級,最終成爲高級產品經理、高級工程師,甚至專家 xx。


可是在管理通道上,坑位就那麼幾個,並且大企業內具備管理頭銜的人流動性遠遠低於普通員工,因而國企中「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現象在創新的互聯網企業一樣存在。


很多人已經工做十多年,但仍然是一線普通員工。至於誰能晉升,這個話題,不說也罷。


要是運氣很差,遇上了「宮廷大戲」,輕則工做上舉步維艱,重則隨着失敗一方的領導一塊兒離開。


這裏就是一個幾萬人的修羅場,陷於其中的人,個個都身不禁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前面說了那麼多,你可能會覺得我在痛陳大公司的弊端,但這並不是我本意。


我並無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團隊工做過,但也有太小團隊的經歷,加上平時和很多創業團隊的朋友交流,對小公司的辛酸也是略知一二。


總結起來,不過是幾個字:人少事雜、管理混亂、野蠻生長。


人少事雜


在小團隊,可能出現最多的頭銜是「全棧 xx」,這並非說明他有多厲害,而是在一我的手不足的團隊中,每一個人可能都身兼數職。


寫前端頁面的,可能沒人把寫好的接口交給你,而是須要本身寫服務器腳本、本身調優數據庫,還得本身盯着運維數據,宕機了得立刻修復。


作產品的,不是隻打開 Word 來寫需求文檔,用戶調研、交互圖得本身作,上線後的運營還得本身跟。


作運營的,更加是無所不包,大到策劃一個線上活動,小到作客服回答用戶的諮詢。


每一個人也很忙,彷佛什麼都能作。這也是小團隊吸引人的噱頭,能對付過來的人,就成爲一個真正的「全棧」,疲於奔命的人,就什麼都作什麼都學不精。


管理混亂


小團隊是否意味着效率高呢,其實也可能存在更加胡亂的管理。


曾聽朋友講過他的經歷。一個普通員工,須要同時向兩個領導彙報,而兩個領導還常常互掐,因而該朋友就一臉懵逼了,常常接收到兩個徹底相反的指令。


還有可能,前一週剛剛跟另一個團隊開完會,達成決定作個方案,下週再找他們就發現整個團隊被老闆裁撤了。


又或者,團隊在短期內爆發性增加,爲了融資,爲了數字,找來了一批新人,你們都面面相覷,不知道誰該作什麼,原本公司也並非由於業務須要而招新人,因此乾脆你們都逛淘寶、刷微博。


若是說大公司內部的身不禁己還有章可循,小公司的變化就是充滿着驚喜。


野蠻生長


大公司使人豔羨的地方就是有不少現成的基礎服務,而在小團隊幹活的人都會很是痛苦,大多時候都須要本身造輪子。


CDN 網絡須要本身搭建,大數據平臺須要本身開發,帳號體系須要本身建設,支付系統須要從零開始……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公司有成熟的數據體系,每一個能夠看各類各樣的報表,以便調整運營策略,可是小團隊可能看個數據就須要提導數據的需求,等到一兩週以後才能看到。


從一片荒蕪中把業務從零開始作起來,是一件很鍛鍊人的事情,但其實背後更多的是資源浪費。


都是圍城


萬物皆有裂痕,要看到裂痕中照進來的光,而不是裂痕自己。一位長者曾說過,一我的的命運啊,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歷史的進程和外部的環境,都是咱們所不能控制的,可是說到自我奮鬥的話,大公司卻提供了溫暖的襁褓。


在正規化中成長


流程制度的反面就是「正規化」。當有人問我要不要去大公司的時候,我都會回答,若是有合適的機會就去吧。不爲別的,就爲了體驗這種正規化的流程制度。


管理兩三我的的時候能夠靠命令,管理二三十我的的時候能夠憑我的魅力,管理幾百人、上萬人就只能依賴於流程制度了。


前面說過流程是犧牲我的效率知足集體效率,從我的成長而言,依然能從中學習到受益終身的東西。


你能夠知道一個業務從零到一是怎麼搭建團隊的,各個團隊經過什麼樣的流程進行配合,各司其職表明着每一個環節都能產出精品,因而你就知道一個優秀的做品應該是怎麼樣的,之後碰到相似的場景就有經驗了。


總而言之,身處在「正規軍」當中,雖然本身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可是也能夠耳濡目染地學習到最頂尖的產品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固然,前提是你有心去了解和學習。


站在巨人肩膀上


大公司匯聚了最優秀的資源,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經驗等。


在平時,若是你想了解或鑽研某一事物,每每能在內網上找到獨家優質的經驗分享。


更進一步,能夠直接聯繫這個領域的高手諮詢請教。內部使用的軟件,上至 CEO 下至電腦維修小哥,都靜靜地躺在好友列表裏,等着你聯繫。


在大公司工做的人,是真正的能作到聚焦於業務邏輯自己,而不用被瑣碎的瑣事打擾。


行政上,公司配備了飯堂、班車、體檢、節假日福利、家人福利等等,讓你能安心地工做。


業務上,有專門的基礎服務部門,IT 設備、開發組件、大數據平臺、安全防護、用戶數據等等,均可以拿來立刻用。


我的成長上,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平步青雲,可是完善的薪酬福利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相對合理的回報,各類培訓讓你們都能適當跳出溫馨區得到成長。


這些基礎服務都是十多年無數人的心血積累,可想而知,站在這樣一個巨人的肩膀上,新人能夠得到更高速的成長。


圍城裏外的人


前段時間見到一位大學好友,在外闖蕩多年,展轉了幾個公司,如今已是帶着小團隊的「總監」。


我說,這幾年間你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峯,讓人好生羨慕啊。最重要的是能夠根據本身想法去實施一些方案,而不會被束手束腳,跟隨着高速成長的公司也能讓本身的思惟和能力快速成長。


而他談到小公司的經歷,眼中難掩失落,反而羨慕大公司內提供的堅實後盾。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其實已經在找 BAT 的機會,準備年後就進入巨頭企業了,即便放棄管理者的頭銜作一個普通員工。


因此你看啊,大公司就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而他們想進去或想出來的緣由,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