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著名黑客埃裏克·斯蒂芬·雷蒙在《大教堂與市集》一書中預測了兩種不一樣的自由軟件開發模式:算法
一種是大教堂模式,原始代碼是公開的,但每一個版本的開發過程由一個專屬的團隊管控;一種是市集模式,原始代碼一樣是公開的,不過是放在互聯網上供人檢視及開發,最直接的例子就是Linux。數據庫
最終「市集模式」證實了開源比閉源更加高效,全球99%的組織在IT系統中使用了大量的開源代碼,開源的價值也被愈來愈多的企業重視。好比微軟在2018年以75億美圓的代價將代碼託管平臺 GitHub 收入囊中,IBM則在2019年斥資340億美圓收購了著名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紅帽。npm
即使是開源文化一度貧瘠的中國市場,近幾年圍繞開源項目的討論也逐漸熱鬧了起來,BAT表明的科技巨頭們扛起了國內開源的大旗,陸續加入到開源項目的創建和維護中,一次次釋放了涌動的激情。架構
對於中國的開源文化從哪裏來,又將要走向何處,百度這樣的開源力量能夠說是不可錯失的研究樣本。框架
01 聚焦AI的技術派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源力量就在太平洋的彼岸澎湃。但彼時的中國幾乎絕緣於互聯網以外,就連計算機都仍是少數派的玩物。學習
時間上的遲到削弱了中國在開源世界中的存在感,缺乏在硬件和底層技術上的話語權,缺乏自主的操做系統和軟件生態,缺乏經過開源實現商業化的成功案例,致使中國開發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扮演着學習者的角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浪潮的興起,爲中國開發者創造了追平前輩們的機會,況且人工智能和開源幾乎有着自然的關聯。spa
正如人工智能領域家喻戶曉的一個比喻:若是說AI是一場饕餮盛宴,數據是原材料,算力是自然氣,算法是菜譜,開源就如同無數廚師用經驗與智慧合著而成的烹飪百科全書。其餘廚師能夠從書中學習經驗製做菜餚,也能夠指出書中存在的問題,並源源不斷地爲百科全書貢獻新的菜譜。操作系統
百度則進一步證實了這樣一個道理:開源不是論資排輩的武林江湖,而是屬於技術派的自由世界。.net
2013年百度率先開源了可視化庫ECharts,提供了直觀、生動、可交互、可個性化定製的數據可視化圖表,並由此開始了百度的開源之路。
2016年是百度開源的破局之年,深度學習框架百度飛槳正式開源,填補了國產深度學習框架的市場空白。
2017年百度開源繼續兇猛發力,當年發佈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源項目——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加速了智能駕駛的行業進程。
2018年百度內部應用了十年的 Doris正式擁抱開源世界,孵化於百度鳳巢的交互式 SQL數據倉庫,至今還是國內惟一的分析型數據庫。
2019年百度開源項目持續刷新,扛住了數次春晚紅包流量波峯的七層流量轉發平臺BFE對外開源,並在2020年6月份被 CNCF接納爲Sandbox Project。
截止到目前,百度已經主導了上千個開源項目,在GitHub上收穫了超過30萬Star,社區貢獻者數量也已上萬。不過做爲AI領域的技術派,百度的存在感儼然不僅是創建在開源項目的數量上,同時還刷新了中國開源項目的高度。
注:2020/2019年度全球開源深度學習框架活躍度排名榜單
按照衡量深度學習框架活躍趨勢的權威性指標pull request的數據顯示,百度飛槳PaddlePaddle均力壓谷歌TensorFlow,緊隨Facebook PyTorch以後,已經成爲了國內第1、世界第二的深度學習開源框架;Apache ECharts (incubating) 在 Github 中的 star 數已經超過 41.4k,每週 npm 下載量超過 22 萬;Doris被普遍應用於美團、小米、京東、華爲、快手等頭部企業的項目中……
開源創造了技術最大的公約數,百度正成爲這個時代的弄潮人。
02 社區中的建築師
開源的世界裏流傳着這樣一句格言:社區重於代碼。
這句話的題中之意,偏偏道出了開源世界的鐵律,開源社區的聚合和放大效應比開源代碼更有價值。
正如開源社聯合創始人劉天棟給出的觀點:「開源市場就像魔方,表面上看每一個成員都是獨立的一面,但通過排列、融合,會呈現出不少種組合可能。」這也是很多人爲開源唱讚歌,並努力推進中國開源進程的直接緣由。
開源的精神是自由的,可細究到開源世界裏的話語權,起決定性做用的每每不是精神,而是精神背後的市場規律,以致於經常出現開源社區被強權左右的現象。就連一貫以「開源」自居的GitHub,也屢屢傳出封禁伊朗、俄羅斯等國籍開發者的消息,已然違背了開源社區存在的初衷。
注:全球範圍內開源社區百花齊放
留給BAT們的挑戰在於,所要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兩耳不聞身外事」的技術派,還要着實捍衛中國開發者的權益。
在開源社區的運做中,百度找到了兩個着力點:
一是深度參與了國內外頂級開源基金會和組織,成爲了 Apache 基金會、Linux 基金會以及雲原生計算基金會的金牌會員,以及開放原子基金會的理事單位。因爲基金會擁有對開源軟件的管理和全部權,積極參與到基金會的運做有利於維護社區的中立,好比避免中國的開源項目被惡意孤立。
二是戰略投資中文開源技術社區開源中國,後者運營的Gitee代碼託管平臺已是全球僅次於GitHub的代碼託管平臺,每日約增長5000名開發者、200家企業客戶、1.7萬代碼倉庫,已經具有了在國際市場上與GitHub全面抗衡的基礎,也是中國開源力量不可或缺的底牌所在。
注:Gitee代碼託管平臺
打一個比方的話,百度對開源的認識並無侷限於貢獻了多少代碼,還在一磚一瓦砌出中國的開源社區生態。
至於其中的緣由,能夠參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觀點:「開源並不意味着全部東西都是免費的,還須要是咱們自主可控的,不少開源的東西仍是掌握在別人手裏的,這個咱們要有充分的認識。」
無獨有偶,華爲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也有着一樣的擔心:「你們想想,咱們如今的軟件開發,開源已是你們都沒法再去把它忘掉的模式,那麼這些開源社區的代碼就是離不開的資源。若是中國沒有本身的開源社區去維護管理這些代碼,咱們中國的全部軟件行業將是很是危險的。」
社區是開源協做精神與創新的搖籃,除了對技術的一腔豪情,還要敢於擔當起秩序守衛者的責任,畢竟現實世界不一樣於理想主義。
03 產業化的佈道者
跳出開源中立與否的語境,中國開源的現實問題在於產業化。
整個商業的重心已經從To C轉向To B,新基建、智能經濟的浪潮再度爲這種趨勢摁下了「快進鍵」,開源平臺可否抓住產業智能化的窗口期,釋放出技術拓荒的生態紅利,將是打通戰略價值的關鍵一躍。
國內開源生態存在的短板也不無明顯,好比開源軟件集中在數據庫、操做系統等應用層,缺乏深刻產業細枝末節的生態協同,開源技術的落地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說,中國的開源生態還集中在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環節仍然有些薄弱,須要花費必定的時間補課。
不過這並不是是唱衰中國開源生態的藉口。
一方面,中國有着全球最龐大的人口和市場,將是最好的開源項目孵化器。
特別是在新基建浪潮的驅動下,將有愈來愈多的企業擁抱開源項目。百度、華爲等行業領頭羊們也開始將開源軟件從技術與商業上造成合圍,提供各個層次的技術賦能,好比在飛槳和百度大腦的基礎上,經過與百度智能雲的融合打通,向外界輸出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金融等場景化的解決方案。
注:百度智能雲服務架構
另外一方面,源代碼並非開源最重要的元素,而是人與人經過代碼的聯結。
百度表明的科技巨頭紛紛颳起了產學結合風,激勵國內的大學生們參與到開源社區的建設中來,加強和激勵開源精神的同時,也在爲行業持續輸送高端人才。能夠找到的例子有不少,Gitee上的高校數量已經超過1000所、百度飛槳推出了針對高校的生態激勵計劃……開源的產業化進程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推動。
這個過程當中,百度開源迎來了本身的第三個角色,即產業化過程當中的佈道者。
小凱(化名)是一名本科在校生,卻在飛槳社區中被稱爲「GT大佬」。除了有一副爲別人答疑的熱心腸,小凱還參與了大天然保護協會的野生動物圖片篩選和標註項目,找來本身比賽時的小夥伴,利用飛槳的監督學習算法完成了大批量數據標註的驗證和調優,預計將在年末將項目交付大天然保護協會。
小鵬(化名)是飛槳社羣中的一員,在社區裏認識了不少有趣的朋友,而且嘗試藉助飛槳搭建本身的深度學習模型。小鵬的想法是經過攝像頭捕捉和識別手語,再將手語轉化成語音,從而實現和聾啞人交流的目標。目前小鵬的模式已經有了比較準確的識別,並將項目代碼上傳到了社區開源,但願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小凱和小鵬都是百度開源社區中的一份子,或許他們的力量還有些稚弱,對社區的貢獻還很是有限。可當00後的年輕一代都開始活躍於開源社區的時候,中國的開源生態已經燃起了持續壯大的星星之火。
04 寫在最後
中國開源的崛起和擴張,彷佛並無什麼捷徑可走。
須要更多聚焦AI的技術派,持續貢獻優質的開源項目,讓中國在開源世界的站位逐步從邊緣移向舞臺中央;
須要更多社區中的建築師,不斷加強中國在開源社區中的話語權,並一步一個腳印的打造中國的開源社區;
還須要更多立足於產業化的佈道者,將開源項目和產業需求深度融合,同時培養下一代年輕人的開源信仰。
至少在這條看得見的路上,百度們正在堅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