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戶口更值錢催生亂象 城鎮居民盯上土地紅利

「農村戶口更值錢」:催生「逆城市化」與戶籍亂象事件

「我在重慶,是農村戶口,我老婆在湖南,是非農村戶口,如今結婚後要落到我那裏,結果公安局說不能落農村戶口!」網友wuxuqiang18在網上抱怨「辦個戶口咋這麼難」,隨口的牢騷,居然引來過百位網友的熱烈討論。分享

在以往國民的印象中,城鎮戶口老是要比農村戶口更有「含金量」。然而時至今日,這一情況已經隨着時代的發展發生了「逆轉性」的變化。部分地區的農村戶口,確實已經蘊含了更高的經濟利益,也正由於如此,戶口登記管理工做也出現了種種亂象。工作

農村戶口更難落管理

農村戶口轉爲城市戶口,如今有多種途徑。例如在有些地方是購置房產達到必定要求以後就能解決在城鎮落戶的問題;又若有些地方是在當地工做年限達到必定長度後就能夠轉爲城市戶口——譬如上海,工做7年持有上海居住證就能夠轉爲上海城市戶口等等。

可是想要從城市戶口轉爲農村戶口,卻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先要找到願意接納你的村莊,而後必須通過村民表明大會贊成,而且受到村鎮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以後在相關材料上加蓋公章。依地域不一樣,有些地方可能還須要證實自身在城市沒有工做,並繳納260元戶籍費。但即便走完了以上流程,仍不必定可以成功落戶,大多數狀況下,當地公安局戶政管理部門不會批准「非轉農」。

農村戶口「更值錢」

熙熙攘攘,皆爲一個「利」字。

出現「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更值錢」的現象,根本緣由仍是現在的農村戶口蘊含着更高的經濟利益。對於這一現象,有學者認爲,當前的土地制度使得農民難以真正「走出去」和「留下來」,一些地方的戶籍改革試點中,甚至出現了原有城市戶籍人口但願換成農村戶籍的「逆城市化」現象。

「逆城市化」主要源於土地利益。因爲過去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以及「房地產化」,使得近年來土地大幅升值。爲此,不少農民即使身在城市務工,也不肯意從農村戶口變爲城鎮戶口,由於變成城鎮戶口後就會失去土地,失去分享土地紅利的機會。

與分享土地紅利相比,能夠享受計劃生育優惠政策、特定狀況下有更多保障功能的新農合等等,倒在其次。

戶口登記管理生亂象

「農村戶口更值錢」成爲當下的流行見解,爲公衆帶來了更多啓示。它或者倒逼中國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改革,或者倒逼中國對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進行綜合改革。

目前,由於土地利益,一些城鎮戶籍人口想方設法想變成農村戶口,已經出現了一些不良信號。一部分城鎮居民盯上了有升值空間或者即將被城鎮化覆蓋的農村土地,寄望轉爲農村戶口而得到更多經濟利益。

2010年在浙江義烏髮生的195名公務員戶口「非轉農」事件,其核心便是如此。當地民間所流傳的「義烏一個農村戶口價值百萬」的說法,其實說的是農村戶口所能帶來的土地利益價值百萬。

凡此種種,催生了一些違法亂紀行爲,譬如經過非法手段擁有「雙重戶口」等。而相似於此的戶口登記管理亂象,將加重公衆的焦灼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