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init
init是Linux系統操做中不可缺乏的程序之一。 是一個由內核啓動的用戶級進程。
內核啓動(已經被載入內存,開始運行,並已初始化全部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數據結構等)以後,就經過啓動一個用戶級程序init的方式來啓動其餘用戶級的進程或服務。因此,init始終是第一個進程(其PID始終爲1)。
內核會在過去曾使用過init的幾個地方查找它,它的正確位置(對Linux系統來講)是/sbin/init。若是內核找不到init,它就會試着運行/bin/sh,若是運行失敗,系統的啓動也會失敗。
2、運行級別
運行級就是操做系統當前正在運行的功能級別。這個級別從1到6,具備不一樣的功能。其功能級別以下:
# 0 - 停機(千萬不能把initdefault 設置爲0 )
# 1 - 單用戶模式
# 2 - 多用戶,沒有 NFS
# 3 - 徹底多用戶模式(標準的運行級)
# 4 - 沒有用到
# 5 - X11 (xwindow)
# 6 - 從新啓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爲6——把被你黑掉的linux的initdefault設置爲0或6也算是拒絕服務***噢!)
除此以外還有ABC三個運行級別,但在RHLinux中都沒有意義。
這些級別在/etc/inittab 文件裏指定。這個文件是init 程序尋找的主要文件,最早運行的服務是放在/etc/rc.d
目錄下的文件。在大多數的Linux 發行版本中,啓動腳本都是位於 /etc/rc.d/init.d中的。這些腳本被用ln 命令鏈接到
/etc/rc.d/rcn.d 目錄。(這裏的n 就是運行級0-6)
3、運行級別的配置
運行級別的配置是在/etc/inittab行內進行的,以下所示:
12 : 2 : wait : / etc / init.d / rc 2
各字段解釋以下:
id:runlevels:action:process
id:是一個任意指定的四個字符之內的序列標號,在本文件內必須惟一;使用老版本的libc5(低於5.2.18)或a.out庫編譯出來的
sysvinit限制爲2字符。注意:像getty之類的登錄進程必須使id字段與tty編號一致,如tty1須要id=1,許多老版本的登錄進程都遵循
這種規則。
runlevels:表示這一行適用於運行那個/些級別(這裏是2,能夠有多個,表示在相應的運行級均須要運行);另外sysinit、boot、bootwait這三個進程會忽略這個設置值。
action:表示進入對應的runlevels時,init應該運行process字段的命令的方式,經常使用的字段值及解釋在附錄內。例子中的wait表示須要運行這個進程一次並等待其結束。
process:具體應該執行的命令。例子中的/etc/init.d/rc命令啓動運行級別2中應該運行的進程/命令,並負責在退出運行級時將其終止(固然在進入的runlevel中仍要運行的程序除外。)
當運行級別改變,而且正在運行的程序並無在新的運行級別中指定須要運行,那麼init會先發送一個SIGTERM 信號終止,而後是SIGKILL。
有效的action值以下:
respawn:表示init應該監視這個進程,即便其結束後也應該被從新啓動。
wait: init應該運行這個進程一次,並等待其結束後再進行下一步操做。
once: init須要運行這個進程一次。
boot: 隨系統啓動運行,因此runlevel值對其無效。
bootwait:隨系統啓動運行,而且init應該等待其結束。
off: 沒有任何意義。
initdefault:系統啓動後的默認運行級別;因爲進入相應的運行級別會激活對應級別的進程,因此對其指定process字段沒有任何意義。若是inittab文件內不存在這一條記錄,系統啓動時在控制檯上詢問進入的運行級。
sysinit: 系統啓動時準備運行的命令。好比說,這個命令將清除/tmp。能夠查看/etc/rc.d/rc.sysinit腳本瞭解其運行了那些操做。
powerwait:容許init在電源被切斷時,關閉系統。固然前提是有U P S和監視U P S並通知init電源已被切斷的軟件。RH linux默認沒有列出該選項。
powerfail: 同powerwait,但init不會等待正在運行的進程結束。RH linux默認沒有列出該選項。
powerokwait:當電源監視軟件報告「電源恢復」時,init要執行的操做。
powerfailnow:檢測到ups電源即將耗盡時,init要執行的操做,和powerwait/powerfail不一樣的喲。
ctrlaltdel:容許init在用戶於控制檯鍵盤上按下C t r l + A l t + D e
l組合鍵時,從新啓動系統。注意,若是該系統放在一個公共場所,系統管理員可將Ctrl + Alt + Del組合鍵配置爲別的行爲,好比忽略等。我是設置成打印一句罵人的話了^o^。
kbrequest:監視到特定的鍵盤組合鍵被按下時採起的動做,如今還不完善。
ondemand:A process marked with an ondemand runlevel will be
executed whenever the specified ondemand runlevel is called. However,
no runlevel change will occur (ondemand runlevels are ‘a’, ‘b’,and
‘c’),(英語太菜,那個however不知道該怎麼翻譯纔好。慚愧!)
補充:
一、關於進入單用戶模式,通常都是採用設置initdefault爲1或者在grub/lilo中指定一個「single」或「emergency」 命令行參數來實現。
{
Linux用grub或lilo找回root密碼方法:
GRUB:在引導裝載程序菜單上,鍵入 [e] 來進入編輯模式。
你會面對一個引導項目列表。查找其中相似如下輸出 的句行:
kernel /vmlinuz-2.4.18-0.4 ro root=/dev/hda2(這裏不同)
按箭頭鍵直到這一行被突出顯示,而後按 [e]。
你如今可在文本結尾處空一格再添加 single 來告訴 GRUB 引導單用戶 Linux 模式。按 [Enter] 鍵來使編輯結果生效。
你會被帶會編輯模式屏幕,從這裏,按 [b], GRUB 就會引導單用戶 Linux 模式。 結束載入後,你會面對一個與如下類似的 shell 提示:
sh-2.05#
如今,你即可以改變根命令,鍵入:
bash# passwd root
你會被要求從新鍵入口令來校驗。結束後, 口令就會被改變,你即可以在提示下鍵入 reboot 來從新引導;而後,象日常同樣登陸爲根用戶。
LILo:當系統啓動到出現LILO引導畫面時,對於圖形引導方式按TAB鍵進入文本方式,而後在LILO處
輸入linux single回車便可進入免密碼的控制檯,進入之後使用passwd命令修改root的密碼
便可
}
其實另外還有一個更乾淨的方法,編輯:
kernel /vmlinuz-2.6.9-22.EL ro root=/bin/sh,這樣init就直接啓動一個shell,其餘任何進程都沒有啓動哦,夠乾淨吧!
二、
你能夠本身制定啓動時所進入的runlevel,若是你的系統使用的是lilo,在啓動命令中將相應的部分爲:
LILO: linux 5
若是你使用的是GRUB,在啓動時你能夠按住e鍵進入設置模式,相應的位置顯示爲:
kernel /vmlinuz ro root=/dev/hda1 5
三、系統正在運行時,telinit(或init)命令可更改運行級別。
切換運行模式使用telinit命令(root用戶):
$
/sbin/telinit
通 常,切換運行模式的目的是重啓某些應用進程,好比XFree86,將運行模式從5切換到3將終止XFree86以及與之相關的全部進程,而後再把運行模式 切換到5,XFree86就能夠很乾淨的啓動。在作這些工做以前,請確保全部在XFree86下的工做都已經保存,用root用戶:
$ /sbin/telinit 3
$ /sbin/telinit 5
在鍵入命令以後,你的屏幕可能會顯示一些服務啓動或者中止的信息。
補充2:在單用戶模式下引導
一個重要的運行級別就是單用戶模式(運行級別1),該模式中,只有一個系統管理員使用特定的機器,並且儘量少地運行系統服務,其中包含登陸。單用戶模 式對少數管理任務(好比在/usr分區上運行fsck)而言,是頗有必要的,由於這須要卸載分區,但這是不可能的,除非全部的服務系統已被殺死。
一個正在運行的系統能夠進入單用戶模式,具體作法是利用init,請求運行級別1。內核啓動時,在內核命令行指定single或emergency關鍵 字,就可進入運行級別1了。內核同時也爲init指定命令行, init從關鍵字得知本身不該該採用默認的運行級別(內核命令行的輸入方式和你啓動系統的方式有關)。
有時,以單用戶模式進行啓動是必要的,這樣一來,用戶在裝入分區以前,或至少在裝入分散的/usr分區以前,能手工運行fsck(在分散的文件系統上,任何活動均可能使其更爲分散,因此應該儘量地運行fsck)。
若是自動化的fsck在啓動時失敗了,啓動腳本init的運行將自動進入單用戶模式。這樣作是爲了防止系統使用不連貫的文件系統,這個文件系統是f s c k不能自動修復的。文件系統不連貫的現象極爲少見,並且一般會致使硬盤的不連貫或實驗性的內核釋放,但最好能作到防患於未然。
因爲安全上的考慮,在單用戶模式下,啓動外殼腳本以前,配置得當的系統會要求用戶提供root密碼。不然,它會簡單地爲L I L O輸入合適的一行代碼,以r o o t的身份登陸(固然,若是/etc/passwd已經因爲文件系統的問題而不連貫了,就不適合這裏的原則了,爲對付這種狀況,你最好隨時準備一張啓動 盤)。
不一樣的運行級有不一樣的用處,也應該根據本身的不一樣情形來設置。
例如,若是丟失了root口令,那麼可讓機器啓動進入單用戶狀態。在啓動後的 lilo 提示符下輸入:
init=/bin/sh rw 使機器進入運行級1 ,並把 root 文件系統掛爲讀寫。他會跳過全部系統認證,讓你可使用passwd 程序來改變root口令,而後啓動到一個新的運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