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流簡單來講就是input和output流,IO流主要是用來處理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Java IO對於數據的操做都是經過流實現的,而java用於操做流的對象都在IO包中。java
按操做數據分爲:字節流(Reader、Writer)和字符流(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編程
按流向分爲:輸入流(Reader、InputStream)和輸出流(Writer、OutputStream)數組
只用來處理文本數據網絡
數據最多見的表現形式是文件,字符流用來操做文件的子類通常是FileReader和FileWriter多線程
字符流讀寫文件注意事項:併發
用來處理媒體數據異步
字節流讀寫文件注意事項:socket
字節流的緩衝區
字節流緩衝區跟字符流緩衝區同樣,也是爲了提升效率函數
NIO之因此是同步,是由於它的accept/read/write方法的內核I/O操做都會阻塞當前線程高併發
首先,咱們要先了解一下NIO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Channel(通道)、Buffer(緩衝區)、Selector(選擇器)
Channel(通道):Channel是一個對象,能夠經過它讀取和寫入數據。能夠把它看作是IO中的流,不一樣的是:
正如上面提到的,全部數據都經過Buffer對象處理,因此,您永遠不會將字節直接寫入到Channel中,相反,您是將數據寫入到Buffer中;一樣,您也不會從Channel中讀取字節,而是將數據從Channel讀入Buffer,再從Buffer獲取這個字節。
由於Channel是雙向的,因此Channel能夠比流更好地反映出底層操做系統的真實狀況。特別是在Unix模型中,底層操做系統一般都是雙向的。
在Java NIO中的Channel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Buffer是一個對象,它包含一些要寫入或者讀到Stream對象的。應用程序不能直接對 Channel 進行讀寫操做,而必須經過 Buffer 來進行,即 Channel 是經過 Buffer 來讀寫數據的。
在NIO中,全部的數據都是用Buffer處理的,它是NIO讀寫數據的中轉池。Buffer實質上是一個數組,一般是一個字節數據,但也能夠是其餘類型的數組。但一個緩衝區不只僅是一個數組,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對數據的結構化訪問,並且還能夠跟蹤系統的讀寫進程。
使用 Buffer 讀寫數據通常遵循如下四個步驟:
1.寫入數據到 Buffer;
2.調用 flip() 方法;
3.從 Buffer 中讀取數據;
4.調用 clear() 方法或者 compact() 方法。
當向 Buffer 寫入數據時,Buffer 會記錄下寫了多少數據。一旦要讀取數據,須要經過 flip() 方法將 Buffer 從寫模式切換到讀模式。在讀模式下,能夠讀取以前寫入到 Buffer 的全部數據。
一旦讀完了全部的數據,就須要清空緩衝區,讓它能夠再次被寫入。有兩種方式能清空緩衝區:調用 clear() 或 compact() 方法。clear() 方法會清空整個緩衝區。compact() 方法只會清除已經讀過的數據。任何未讀的數據都被移到緩衝區的起始處,新寫入的數據將放到緩衝區未讀數據的後面。
Buffer主要有以下幾種:
CopyFile是一個很是好的讀寫結合的例子,咱們將經過CopyFile這個實力讓你們體會NIO的操做過程。CopyFile執行三個基本的操做:建立一個Buffer,而後從源文件讀取數據到緩衝區,而後再將緩衝區寫入目標文件。
public static void copyFileUseNIO(String src,String dst) throws IOException{ //聲明源文件和目標文件 FileInputStream fi=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src)); FileOutputStream fo=new FileOutputStream(new File(dst)); //得到傳輸通道channel FileChannel inChannel=fi.getChannel(); FileChannel outChannel=fo.getChannel(); //得到容器buffer ByteBuffer buffer=ByteBuffer.allocate(1024); while(true){ //判斷是否讀完文件 int eof =inChannel.read(buffer); if(eof==-1){ break; } //重設一下buffer的position=0,limit=position buffer.flip(); //開始寫 outChannel.write(buffer); //寫完要重置buffer,重設position=0,limit=capacity buffer.clear(); } inChannel.close(); outChannel.close(); fi.close(); fo.close(); }
首先須要瞭解一件事情就是線程上下文切換開銷會在高併發時變得很明顯,這是同步阻塞方式的低擴展性劣勢。
Selector是一個對象,它能夠註冊到不少個Channel上,監聽各個Channel上發生的事件,而且可以根據事件狀況決定Channel讀寫。這樣,經過一個線程管理多個Channel,就能夠處理大量網絡鏈接了。
有了Selector,咱們就能夠利用一個線程來處理全部的channels。線程之間的切換對操做系統來講代價是很高的,而且每一個線程也會佔用必定的系統資源。因此,對系統來講使用的線程越少越好。
Selector 就是您註冊對各類 I/O 事件興趣的地方,並且當那些事件發生時,就是這個對象告訴您所發生的事件。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爲了能讓Channel和Selector配合使用,咱們須要把Channel註冊到Selector上。經過調用 channel.register()方法來實現註冊: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SelectionKey key =channel.register(selector,SelectionKey.OP_READ);
注意,註冊的Channel 必須設置成異步模式 才能夠,不然異步IO就沒法工做,這就意味着咱們不能把一個FileChannel註冊到Selector,由於FileChannel沒有異步模式,可是網絡編程中的SocketChannel是能夠的。
請注意對register()的調用的返回值是一個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表明這個通道在此 Selector 上註冊。當某個 Selector 通知您某個傳入事件時,它是經過提供對應於該事件的 SelectionKey 來進行的。SelectionKey 還能夠用於取消通道的註冊。
SelectionKey中包含以下屬性:
就像咱們在前面講到的把Channel註冊到Selector來監聽感興趣的事件,interest set就是你要選擇的感興趣的事件的集合。你能夠經過SelectionKey對象來讀寫interest set:
int interestSet = selectionKey.interestOps(); boolean isInterestedInAccept = interestSet & SelectionKey.OP_ACCEPT; boolean isInterestedInConnect = interestSet & SelectionKey.OP_CONNECT; boolean isInterestedInRead = interestSet & SelectionKey.OP_READ; boolean isInterestedInWrite = interestSet & SelectionKey.OP_WRITE;
經過上面例子能夠看到,咱們能夠經過用AND 和SelectionKey 中的常量作運算,從SelectionKey中找到咱們感興趣的事件。
ready set 是通道已經準備就緒的操做的集合。在一次選Selection以後,你應該會首先訪問這個ready set。Selection將在下一小節進行解釋。能夠這樣訪問ready集合:
int readySet = selectionKey.readyOps();
能夠用像檢測interest集合那樣的方法,來檢測Channel中什麼事件或操做已經就緒。可是,也可使用如下四個方法,它們都會返回一個布爾類型:
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selectionKey.isConnectable();
selectionKey.isReadable();
selectionKey.isWritable();
咱們能夠經過SelectionKey得到Selector和註冊的Channel:
Channel channel = selectionKey.channel();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ionKey.selector();
能夠將一個對象或者更多信息attach 到SelectionKey上,這樣就能方便的識別某個給定的通道。例如,能夠附加 與通道一塊兒使用的Buffer,或是包含彙集數據的某個對象。使用方法以下:
selectionKey.attach(theObject);
Object attachedObj = selectionKey.attachment();
還能夠在用register()方法向Selector註冊Channel的時候附加對象。如:
SelectionKey key = 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theObject);
生產系統中通常會額外進行就緒狀態檢查
一旦調用了select()方法,它就會返回一個數值,表示一個或多個通道已經就緒,而後你就能夠經過調用selector.selectedKeys()方法返回的SelectionKey集合來得到就緒的Channel。請看演示方法:
Set<SelectionKey> selected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當你經過Selector註冊一個Channel時,channel.register()方法會返回一個SelectionKey對象,這個對象就表明了你註冊的Channel。這些對象能夠經過selectedKeys()方法得到。你能夠經過迭代這些selected key來得到就緒的Channel,下面是演示代碼:
Set<SelectionKey> selected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keyIterator = 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key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keyIterator.next(); if(key.isAcceptable()) { // a connection was accepted by a ServerSocketChannel. } else if (key.isConnectable()) { // a connec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a remote server. } else if (key.isReadable()) { // a channel is ready for reading } else if (key.isWritable()) { // a channel is ready for writing } keyIterator.remove(); }
這個循環遍歷selected key的集合中的每一個key,並對每一個key作測試來判斷哪一個Channel已經就緒。
請注意循環中最後的keyIterator.remove()方法。Selector對象並不會從本身的selected key集合中自動移除SelectionKey實例。咱們須要在處理完一個Channel的時候本身去移除。當下一次Channel就緒的時候,Selector會再次把它添加到selected key集合中。
SelectionKey.channel()方法返回的Channel須要轉換成你具體要處理的類型,好比是ServerSocketChannel或者SocketChannel等等。
主要步驟和元素:
首先,經過 Selector.open() 建立一個 Selector,做爲相似調度員的角色。
而後,建立一個 ServerSocketChannel,而且向 Selector 註冊,經過指定 SelectionKey.OP_ACCEPT,告訴調度員,它關注的是新的鏈接請求。
注意,爲何咱們要明確配置非阻塞模式呢?這是由於阻塞模式下,註冊操做是不容許的,會拋出 IllegalBlockingModeException 異常。
Selector 阻塞在 select 操做,當有 Channel 發生接入請求,就會被喚醒。
在 具體的 方法中,經過 SocketChannel 和 Buffer 進行數據操做
IO 都是同步阻塞模式,因此須要多線程以實現多任務處理。而 NIO 則是利用了單線程輪詢事件的機制,經過高效地定位就緒的 Channel,來決定作什麼,僅僅 select 階段是阻塞的,能夠有效避免大量客戶端鏈接時,頻繁線程切換帶來的問題,應用的擴展能力有了很是大的提升
AIO是異步IO的縮寫,雖然NIO在網絡操做中,提供了非阻塞的方法,可是NIO的IO行爲仍是同步的。對於NIO來講,咱們的業務線程是在IO操做準備好時,獲得通知,接着就由這個線程自行進行IO操做,IO操做自己是同步的。
可是對AIO來講,則更加進了一步,它不是在IO準備好時再通知線程,而是在IO操做已經完成後,再給線程發出通知。所以AIO是不會阻塞的,此時咱們的業務邏輯將變成一個回調函數,等待IO操做完成後,由系統自動觸發。
與NIO不一樣,當進行讀寫操做時,只須直接調用API的read或write方法便可。這兩種方法均爲異步的,對於讀操做而言,當有流可讀取時,操做系統會將可讀的流傳入read方法的緩衝區,並通知應用程序;對於寫操做而言,當操做系統將write方法傳遞的流寫入完畢時,操做系統主動通知應用程序。 便可以理解爲,read/write方法都是異步的,完成後會主動調用回調函數。 在JDK1.7中,這部份內容被稱做NIO.2,主要在Java.nio.channels包下增長了下面四個異步通道:
在AIO socket編程中,服務端通道是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這個類提供了一個open()靜態工廠,一個bind()方法用於綁定服務端IP地址(還有端口號),另外還提供了accept()用於接收用戶鏈接請求。在客戶端使用的通道是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這個通道處理提供open靜態工廠方法外,還提供了read和write方法。
在AIO編程中,發出一個事件(accept read write等)以後要指定事件處理類(回調函數),AIO中的事件處理類是CompletionHandler<V,A>,這個接口定義了以下兩個方法,分別在異步操做成功和失敗時被回調。
void completed(V result, A attachment); void failed(Throwable exc, A atta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