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雲最基本的業務應該是雲存儲,應用企業將提供的各類服務程序放在「雲」上,公衆可隨時隨地,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地經過網絡獲取這些資源。因此,公共雲的發展起步首先是要有能夠存放程序的存儲空間,而將將來的發展空間考慮進去後那麼這個雲的容量應該是巨大的,尤爲是當這朵大云爲數以萬計的用戶提供服務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時,就須要雲主機的依託。
做爲雲計算的底層構架,雲主機也承擔起了公共雲基礎設施的角色。而云主機自己也是最具發展的角色,從雲計算問世傳入我國,各意圖踏入雲計算領域的企業都先要在雲服務器技術上進行上百次的實驗,以確保雲計算構架的功能徹底發揮。例如盛大雲做爲盛大旗下子公司,單獨承擔了雲主機的建設任務,除了這種由大型企業分化出的子公司模式外,從雲計算進入市場,也有不少直接投資創建雲的服務商,例如中雲融信,在進行上百次的架構實驗,建設了雲主機功能。因此像一些既作着其餘業務又兼職着雲業務的服務商的技術水平是否能達到雲的級別,不由使人懷疑。
國際對公共雲建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在去年末戴爾宣佈將推出預期的公共雲服務,戴爾的雲業務副總裁預將應用OpenStack平臺做爲其公共雲的基礎。而像惠普、IBM也早早加入了公共雲的項目。在國際企業對公共雲的追逐建設下,我國政府也開始發揮其市場導向的做用,自2010年國家頒佈了《關於作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做的通知》開始,就不斷將雲從概念拉進現實,在實施雲計算的過程當中,不斷頒佈雲計算的相關政策,對其建設建設進行扶植。
那麼國家經過在網絡信息安全及信息保護等頒佈的相關政策的同時也構建了適於雲計算良性發展的環境,而做爲底層構架的雲主機天然能夠獲得更快的落實。固然,任何新事物在引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阻力,會產生各類各樣的問題。但一種有易於發展的環境也當然更爲重要和基礎。
因此,在公共雲發展下,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植、國際企業的推進、市場自身的完善會共同帶動基礎設施雲主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