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實戰】利用tar -g 實現簡單全量備份和增量備份(帶演示)

 

備份產生linux

全量備份指徹底備份,增量備份指針對上次至今的修改進行備份。linux提供tar -g可實現備份功能。spa

第一次運行 tar -g 備份存放目錄/snapshot -czvf  備份存放目錄/備份文件名稱 被備份目錄 3d

來進行全量備份。以後再執行該命令,將進行增量備份。增量備份針對目錄修改進行對修改的備份。指針

因爲每次備份,無論是全量備份仍是增量備份,都會生成備份文件,若是文件重名,將進行覆蓋,從而致使歷史備份丟失(例如第一次備份的全量備份丟失,則後面進行的是增量備份,就幾乎是無效備份)。blog

於是必定要記住以後的執行,要將 備份文件名稱 換一個名字!bfc

備份恢復im

通常說來,加持 -czvf 參數咱們習慣生成.tar.gz文件。d3

解壓利用參數 -zxvf .異常

運行 tar -zxvf 備份存放目錄/備份文件名稱 (恢復備份目錄)進行備份的恢復。img

須要注意恢復順序,應從全量備份恢復,後逐步按照備份前後時間進行文件的恢復。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結果是按照時間順序變化的。

過程演示

上圖,檢查了目錄內文件,並執行了全量備份。

切換到備份目錄內,目錄內有snapshot(快照)文件和生成的全量備份文件。

爲了便於區分,將全量備份文件名加入full關鍵字,提升辨識性。

在a.txt的裏面加入一些內容(原來沒有內容,此處用sh執行該文件輸出表示給空文件內添加了內容)。同時在目錄內新建了d.txt。

隨後再執行備份操做,能夠看到,此時執行備份的內容只有被修改過的a和新增的d文件。

如今,備份目錄下出現了增量備份文件add。

下面恢復備份。

刪除被備份目錄下全部文件。

先恢復full,再恢復add,觀察一下a,有內容!說明恢復完沒問題~

從新刪掉。再模擬恢復。此次先恢復add,再恢復full,發現a內沒內容(說明full內的最原始a覆蓋了最後一次編輯的a)。

至此,證實了恢復備份須要按照前述順序,不然會出現異常。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