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G的一些小知識

關於5G的一些小知識

移動通訊發展歷程

Ø ‘G’表明一代算法

Ø 每10年一個週期安全

1G時代:語音(1980S)微信

最能表明1G時代特徵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並風靡全球的大哥大,即移動手提式電話。相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都還記得,風衣、墨鏡、大哥大這樣的打扮在那個年代但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大哥大的推出,依賴於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1G)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網絡

1986年,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1G)在美國芝加哥誕生,採用模擬訊號傳輸。即將電磁波進行頻率調製後,將語音信號轉換到載波電磁波上,載有信息的電磁波發佈到空間後,由接收設備接收,並從載波電磁波上還原語音信息,完成一次通話。但各個國家的1G通訊標準並不一致,使得第一代移動通信並不能「全球漫遊」,這大大阻礙了1G的發展。同時,因爲1G採用模擬訊號傳輸,因此其容量很是有限,通常只能傳輸語音信號,且存在語音品質低、訊號不穩定、涵蓋範圍不夠全面,安全性差和易受干擾等問題。架構

2G時代:短信(1990S)iphone

1994年,前中國郵電部長吳基傳用諾基亞2110撥通了中國移動通訊史上第一個GSM電話,中國開始進入2G時代,在這以後的那些年,諾基亞帶給了咱們無數經典手機。ide

諾基亞2110性能

和1G不一樣的是,2G採用的是數字調製技術。所以,第二代移動通訊系統的容量也在增長,隨着系統容量的增長,2G時代的手機能夠上網了,雖然數據傳輸的速度很慢(每秒9.6--14.4kbit),但文字信息的傳輸由此開始了,這成爲當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基礎。大數據

2G時代也是移動通訊標準爭奪的開始,主要通信標準有以摩托羅拉爲表明的CDMA美國標準和以諾基亞爲表明的GSM歐洲標準。最終隨着GSM標準在全球範圍更加普遍的使用,諾基亞擊敗摩托羅拉成爲了全球移動手機行業的霸主,直到喬布斯iphone的誕生……spa

3G時代:社交應用(2000S)

2G時代,手機只能打電話和發送簡單的文字信息,雖然這已經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是日益增加的圖片和視頻傳輸的須要,人們對於數據傳輸速度的要求日趨高漲,2G時代的網速顯然不能支撐知足這一需求。因而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3G應運而生。

相比於2G,3G依然採用數字數據傳輸,但經過開闢新的電磁波頻譜、制定新的通訊標準,使得3G的傳輸速度可達每秒384kbit,在室內穩定環境下甚至有每秒2 Mbit的水準,是2G時代的140倍。因爲採用更寬的頻帶,傳輸的穩定性也大大提升。速度的大幅提高和穩定性的提升,使大數據的傳送更爲廣泛,移動通信有更多樣化的應用,所以3G被視爲是開啓移動通信新紀元的重要關鍵。

2007年,喬布斯發佈iphone,智能手機的浪潮隨即席捲全球。從某種意義上講,終端功能的大幅提高也加快了移動通訊系統的演進腳步。2008年,支持3G網絡的iphone3G發佈,人們能夠在手機上直接瀏覽電腦網頁,收發郵件,進行視頻通話,收看直播等,人類正式步入移動多媒體時代。

4G時代:在線、互動、遊戲(2010)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其官網上宣佈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訊業務(TD-LTE)」經營許可,也就是4G牌照。至此,移動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4G是在3G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採用更加先進通信協議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對於用戶而言,2G、3G、4G網絡最大的區別在於傳速速度不一樣,4G網絡做爲最新一代通信技術,在傳輸速度上有着很是大的提高,理論上網速度是3G的50倍,實際體驗也都在10倍左右,上網速度能夠媲美20M家庭寬帶,所以4G網絡能夠具有很是流暢的速度,觀看高清電影、大數據傳輸速度都很是快。

現在4G已經像 「水電」同樣成爲咱們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基本資源。微信、微博、視頻等手機應用成爲生活中的必須,咱們沒法想象離開手機的生活。由此,4G令人類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5G時代:虛擬現實、‘零’時延感知(2020)

隨着移動通訊系統帶寬和能力的增長,移動網絡的速率也飛速提高,從2G時代的每秒10Kbit,發展到4G時代的每秒1Gbit,足足增加 了10萬倍。歷代移動通訊的發展,都以典型的技術特徵爲表明,同時誕生出新的業務和應用場景。而5G將不一樣於傳統的幾代移動通訊,5G再也不由某項業務能力或者某個典型技術特徵所定義,它不只是更高速率、更大帶寬、更強能力的技術,並且是一個多業務多技術融合的網絡,更是面向業務應用和用戶體驗的智能網絡,最終打造以用戶爲中心的信息生態系統。

以用戶爲中心的生態系統

5G技術指標

一、技術指標

指標名稱

流量密度

鏈接數密度

時延

移動性

能效

用戶體驗速率

頻譜效率

峯值速率

4G參考值

0.1Tbps/Km²

10萬/Km²

10ms

350Km/h

1倍

10Mbps

1倍

1Gbps

5G參考值

10Tbps/Km²

100萬/Km²

1ms

500Km/h

100倍提高(網絡側)

0.1-1Gbps

3倍提高(某些場景5倍)

20Gbps

二、 中國5G之花

clip_image001

Ø 移動性

移動性歷代移動通訊系統重要的性能指標,指在知足必定系統性能的前提下,通訊雙方最大相對移動速度。5G移動通訊系統須要支持飛機、高速公路、城市地鐵等超高速移動場景,同時也須要支持數據採集、工業控制低速移動或非移動場景。所以,5G移動通訊系統的設計須要支持更普遍的移動性。

Ø 時延

時延採用OTT或RTT來衡量,前者是指發送端到接收端接收數據之間的間隔,後者是指發送端到發送端數據從發送到確認的時間間隔。在4G時代,網絡架構扁平化設計大大提高了系統時延性能。在5G時代,車輛通訊、工業控制、加強現實等業務應用場景,對時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低空口時延要求達到了1ms。在網絡架構設計中,時延與網絡拓撲結構、網絡負荷、業務模型、傳輸資源等因素密切相關。

Ø 用戶感知速率

5G時代將構建以用戶爲中心的移動生態信息系統,首次將用戶感知速率做爲網絡性能指標。用戶感知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用戶得到MAC層用戶面數據傳送量。實際網絡應用中,用戶感知速率受到衆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網絡覆蓋環境、網絡負荷、用戶規模和分佈範圍、用戶位置、業務應用等因素,通常採用指望平均值和統計方法進行評估分析。

Ø 峯值速率

峯值速率是指用戶能夠得到的最大業務速率,相比4G網絡,5G移動通訊系統將進一步提高峯值速率,能夠達到數十Gbps。

Ø 鏈接數密度

在5G時代存在大量物聯網應用需求,網絡要求具有超千億設備鏈接能力。鏈接數密度是指單位面積內能夠支持的在線設備總和,是衡量5G移動網絡對海量規模終端設備的支持能力的重要指標,通常不低於十萬/平方千米。

Ø 流量密度

流量密度是單位面積內的總流量數,是衡量移動網絡在必定區域範圍內數據傳輸能力。在5G時代須要支持必定局部區域的超高數據傳輸,網絡架構應該支持每平方千米能提供數十Tbps的流量。在實際網絡中,流量密度與多個因素相關,包括網絡拓撲結構、用戶分佈、業務模型等因素。

三、 三大主要應用場景

clip_image002

Ø 大規模海量機器類通訊mMTC

Ø 加強移動帶寬eMBB

Ø 超高可靠低時延通訊uRLLC

5G應用場景

Ø VR:虛擬現實

Ø AR:加強現實

Ø MR:混合現實

1、車聯網

2、遠程醫療

3、智慧城市(整合、感知、協做、創新)

Ø 智慧的公共安全(犯罪信息倉庫、突發事件響應、數字監控系統)

Ø 智慧的醫療(電子病歷、家庭健康服務、醫療費用管理)

Ø 智慧的交通(自動收費、票務管理、運輸信息管理)

Ø 智慧建築

Ø 智慧的公共事業(高速寬帶網絡、智慧的電力、建築能耗評估監測、水處理/水資源管理)

Ø 智慧的教育與科技

Ø 智慧的市民服務-人的吃、穿、睡(失業保險金管理、就業服務、家庭服務、住宅信息管理)

5G關鍵技術

5G須要知足熱點高容量場景(高流量密度、高速率)

4 超密集組網:大量增長小基站、以空間換性能

基站通常包括:宏基站和小基站

宏基站:即「鐵塔站」,通常覆蓋範圍數公里

小基站:通常覆蓋範圍在10~200M,小基站又分爲

Ø 家庭基站

Ø 微基站

Ø 微微基站(又稱皮基站)

Ø 室內基站

Ø 我的基站

小基站的優點

Ø 體積小,成本低,安裝容易,適合深度覆蓋

Ø 功率小,干擾小,更小的範圍內實現頻率複用,提高容量

Ø 距離用戶近,提高信號質量和高速率

小基站性能指標及參數

分類

用戶密度

基站密度

基站半徑(m)

用戶數據速率

部署場景

微基站

<300

室外補盲區

微微基站

<100

室外熱點

室內基站

中/高

<50

辦公室、購物場所

家庭基站

<20

家庭、咖啡館

我的基站

<10

D2D

部署架構:

Ø 宏基站+微基站

Ø 微基站+微基站

關鍵技術:

Ø 多連接技術

Ø 無線回傳技術

4 大規模天線陣列

優勢:(傳統天線二、四、8根。Massive MIMO可達6四、12八、256根天線)

Ø 提高了信號可靠性

Ø 提高了基站吞吐率

Ø 大幅度下降對周邊基站的干擾

Ø 服務更多的移動終端

4 動態自組織網絡(SON)

用於知足低延時高可靠場景

優勢:

Ø 部署靈活

Ø 支持多跳

Ø 高可靠性

Ø 支持超高帶寬

4 軟件定義網絡(SDN)

Ø 物理上分離控制平面和轉發平面

Ø 控制器集中管理多臺轉發設備

Ø 服務和程序部署在控制器上

4 網絡功能虛擬化(NFV)

Ø 軟硬件解耦,虛擬化

Ø 通用硬件實現網絡功能

【SDN與NFV的區別】

SDN是面向網絡架構的創新

NFV是面向設備形態的創新

5G面臨的挑戰

4 頻譜資源

Ø 頻譜資源挑戰:

Ø 5GHz如下的頻段已很是擁擠

Ø 解決方向:高頻段和超高頻段

4 新業務

新業務挑戰

Ø uRLLC:對時延、可靠性要求很高

Ø mMTC:對鏈接數量、耗電/待機要求較高

Ø eMBB:AR/VR等傳輸速率要求高

4 新場景

新使用場景挑戰

Ø 移動熱點:大量熱點帶來的超密集組網挑戰

Ø 物聯網絡:物聯新業務遠超人的活動範圍

Ø 低空/高空覆蓋:無人機、飛機航線覆蓋等

4 終端設備

Ø 終端設備挑戰

Ø 聯網終端爆發時增加

Ø 終端多模研發、工藝、電池壽命等挑戰

4 安全挑戰

三大場景安全挑戰

Ø uRLLC:低延時的安全算法、邊緣計算、隱私保護

Ø mMTC:輕量化安全、海量鏈接信令風暴

Ø eMBB:安全處理性能、二次認證、已知漏洞

新架構安全挑戰

Ø SDN、NFV等新安全挑戰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