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該值多少錢?

做者:王琪驥算法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架構

大牛市中,橫盤近兩年的阿里巴巴股價突破天花板,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但對標亞馬遜來看,阿里僅僅32倍的市盈率,估值依舊被按得很低。性能

不過近期一大波投行機構默默上調股價預期,能夠看出資本市場正在用腳投票,對阿里的評價體系從電商看向了雲計算,其中高盛對阿里雲單獨開出估值930億美金,哪怕單拆出來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排行前五。大數據

若是這些錢都是聰明的,那麼有個問題值得計算一番:這朵亞太最大的雲該值多少錢?對阿里總體價值造成多少支撐?阿里雲

用高盛的算法:阿里雲值930億美金雲計算

高盛這麼看的:操作系統

1)2020財年,阿里雲營收的同比增加率爲62%,在中國公有云市場擁有42%市場份額。高盛認爲,阿里雲在2021財年保持49%的營收同比增加率,營收達到596億元(83億美圓);rest

2)在市場份額逐步增加的基礎之上,高盛對阿里雲2022財年營收進行了預測,並給予8倍市售率估值;blog

3)最終,高盛對阿里雲估值爲930億美圓。進程

據高盛報告顯示,「在2018財年、2019財年和2020財年,阿里雲的營收分別爲爲133.9億元人民幣、247億元人民幣和400億人民幣。基於此營收,高盛在財務模型中認爲,在2021財年和2022財年,阿里雲的營收同比增幅將分別爲49%和40%,2022財年營收爲834.07億元人民幣。」

對基於阿里雲將來業務的預測:

1)全球數字化正在快速發展。這將打破時間和地點的隔閡,並改變多個產業的應用實踐;

2)數字化將成爲新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在新冠疫情期間,釘釘爲2億上班族的遠程辦公和1.3億學生在線上課提供了支持,目前,釘釘爲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張建鋒表示,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和遠程醫療將成爲一種新常態

3)全球市場,尤爲是亞太市場具備巨大的開發潛力。

8倍PS比全球第四的谷歌雲還低

930億美金高嗎?單拎出來,這個數字已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裏排前五的市值。但對標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估值來算,這個數過低了。

1)亞馬遜AWS估值5500億美圓:

據亞馬遜的財報顯示,2018年,AWS的營收爲257億美圓,2019年,AWS的營收爲350.25億美圓,

與此同時,國際投行Cowen對AWS的估值分別爲5050億美圓-5500億美圓,其中,對應的市售率(PS值)接近20倍,若是按照2018年的營收進行對比,則這一市銷率數字爲14.6倍,同時另據恆生電子的一份統計顯示,2015年至2018年期間,市場給予AWS的市售率在11倍至19倍之間。

因而可知,對比阿里雲的8倍市售率估值,阿里雲明顯低估。

那麼,若是阿里雲也按照14.6倍進行估值的話該是多少呢?

930÷8×14.6=1697億美圓

2)谷歌雲

若是從市場份額來講,在雲計算市場當中,谷歌雲排在了阿里雲的後面,然而,若是從估值來說,阿里雲則遠遠低於谷歌雲高達2250億的估值。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10月,德意志銀行兩位分析師的研究報告稱,谷歌雲價值2250億美圓。報告認爲,谷歌雲的收入將以每一年55%的速度增加,達到2022年170億美圓的收入,其市售率爲2250÷170=13.23倍

若是按照13.23倍計算的話,阿里雲估值多少呢?

930÷8×13.23=1537億美圓

也就是說,當前的930億美圓估值不只沒有高估,並且相比同行業來說,阿里雲的估值大機率是被低估了。

爲何說阿里雲被低估?

除了同行業對比,阿里雲被高盛等投行所低估的背後,另一個很重要的緣由則是投行對阿里雲的估值依舊停留在一家雲計算公司進行估值

——「截至目前,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國外投行對阿里雲的估值模型附註中均表示,是按照IaaS和數據中心業務同類估值.」

然而,在阿里雲「雲釘一體」戰略發佈後,阿里雲已經不只僅是一家雲計算公司。

2020年6月9日,在2020年阿里雲峯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講出了阿里雲正在發展的的三個方向:

一、「作深基礎」,從飛天雲操做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件;

二、「作厚中臺」,將釘釘這樣的新型操做系統與阿里雲進行深度融合,實現「雲釘一體」;

三、「作強生態」基於雲和新型操做系統,構建一個繁榮的應用服務生態。

簡單一句話,阿里雲正在將業務版圖從簡單的IaaS層,擴展到雲、數據智能、智聯網、移動協同等更豐富的層次和領域。

若是說三個方向是阿里雲要「作什麼」,張建鋒還繼續解釋了「怎麼作」。

他解釋說,「雲釘一體」就像傳統信息時代PC和Windows的組合,企業既須要雲這樣的新型計算架構,也須要釘釘這樣的新型操做系統,這是一個總體,前者提供水電煤同樣的算力基礎設施,後者如同新時代的Windows,讓企業能夠面向大數據、面向智能、面向IoT、面向移動化,快速開發管理組織和業務的全部應用。

咱們能夠這樣理解,「雲釘一體」不只是「雲+辦公軟件」的概念,而是一種「雲+新型操做系統」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咱們能夠稱之爲一種新型的「雲生態」。

這個生態有多大的想象力?現在,釘釘已經有了3億用戶,企業組織數超過1500家,有多個企業用戶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雲釘一體」的新產品模式。釘釘爲雲帶來客戶,雲提高釘釘性能和豐富性——能夠想見,釘釘與雲的結合,勢必將在產品、銷售、用戶、產品等多個方面起到綜合做用。

現在,在超20萬企業應用開發者在釘釘開發平臺上幫助企業定製屬於本身的應用這個事實面前,一個更新且更繁榮的開發者生態正在這個「雲釘一體」這個基礎設施之上造成。

這樣一來,若是從業務範疇突破了雲計算硬件及服務,那麼,阿里雲的估值顯然又多了一個想象空間。再聯想到這次估值給予的「8倍市售率」,能夠說是明顯低估了,由於如今、尤爲是將來的阿里雲並不能單純的稱之爲一家「雲計算公司」。

阿里雲將來要看向哪裏?

雲計算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

衆所周知,「贏家通吃」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該理論認爲,經典理論認爲,規模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就容易造成「贏家通吃」。這句話能夠進一步詮釋:規模可以帶來的經濟效益越強的,就越容易「贏家通吃」,造成的速度也會更快。

雲計算行業的生態豐富度將會伴隨使用者的增長而快速提高,每個新進的參與者都能對這種進化有所貢獻;一旦積累用戶數量的過程足夠多,就會促成技術的質變,造成其餘廠商難以企及的技術差距,帶來不可逆的技術優點,由此行業將會造成「贏家通吃」的現象。

2020年,雲計算行業正在上演「贏家通吃」現象——據IDC2020年3月最新報告顯示,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目前位居全球雲計算市場前三名。在前五名雲計算廠商中,阿里雲增速最快,排名持續攀升。

另據Gartner報告顯示,2020年4月,阿里雲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雲計算廠商,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26%增加至28%,接近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總和。在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阿里雲的份額從7.7%上漲至9.1%,全球市場前四名爲亞馬遜、微軟、阿里雲和谷歌雲。

贏者通吃的局面下,發展不盡如人意的玩家們正在逐步退出雲計算行業。

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在《2020年雲計算預測》報告中顯示,IBM和Oracle曾試圖在公共雲市場一較高下,可是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與另外四家雲巨頭相比拼,最後不得不退出雲計算這個市場。

留下來的玩家,則面臨着一個成長更加迅速的市場。

在KeyBans的最新研報中,將阿里雲的估值大幅上調,KeyBans給出的緣由之一是:新冠疫情正在改變商業社會的運做模式,加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這將極大提升阿里雲的發展潛力。

「咱們在兩個月內,看到了本來須要兩年的數字換轉型」,微軟CEO納德拉這樣說。在疫情期間,中國遠程辦公類軟件增長了20倍,在移動互聯網歷史上,首次接近了即時通信。「上雲」的迫切性在企業中蔓延,人們意識到,在遠程辦公的狀態下,上雲與不上雲之間的差距,超越了「節省成本」,成爲可否持續運營的決定因素。

這是一次黑天鵝事件,也是一次雲計算行業的加速器。

這將在當下、乃至將來數年都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雲計算玩家的成長性也擁有了更多的成長性。

幾年以後回頭來看,或許會發現,阿里雲、乃至整個雲計算行業的發展,都是超出今天的想象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