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3A+ISP之AE篇

轉載於3A+ISP之AE篇

關於AEAuto Exposure

AE算法思想和曝光量公式:

(1)AE的基本概念:Auto Exposure即自動曝光,是相機根據外界光線的強弱自動調整曝光量和增益,防止曝光過分或者不足的一種機制。算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可見,AE的輸入爲當前影像的亮度值Y,輸出爲sensor的曝光時間和增益,isp增益和鏡頭光圈(若是鏡頭光圈可調)。當AE algorithm獲得當前幀的亮度後,便會與target Y作比較,而後計算出下一次須要調整的參數,以便讓影像的亮度愈來愈接近target Y,以下所示。
spa

PS:target並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range.ne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影響曝光的因素:
AE算法的要求是「快,準,穩」。即要很快的能收斂到target附近,並且亮度要準確,收斂過程要平滑,收斂完成後要穩定。
code

影響AE算法的因素圖片亮度的統計,AE target,AE table,收斂速度控制。blog

實際操做中調節的因素有:圖片

  1. 調節曝光時間;
  2. 調節光圈大小;
  3. 調節Sensor的ISO感光度

(3)AE控制模塊:ge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調節曝光的方法步驟和算法:同步

A.讀入如今設定值所獲得的亮度值;it

B.通過AE weight table後獲得咱們想要計算的亮度;table

C.將獲得的計算值,趨近咱們的指望值(如:135);

D.計算出一組新的設定值;

E.重複以上動做,直到亮度值在咱們的指望值收斂範圍內(Example : 131~139)。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曝光時間的控制:

由於Sensor自己並無時間的概念,它是經過pixel clock數和pixel clock的頻率來表示sensor曝光時間的。爲了獲得簡便的表達方式,就用曝光行數表示曝光時間了。曝光行數=pixel clock數/每條line的pixel數。 只須要知道sensor的pixel clock頻率和每行的pixel數(有效pixel+dummy pixel),即可以計算出任何曝光時間,sensor須要曝光多少行。

(6)sensor曝光過程:

以下圖過程可見,曝光是逐個像素從上往下進行的,當讀到圖中紅色塊時就說上面的五行已經曝光完成了,也說明sensor的曝光時間是5條line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7)曝光量計算相關的名詞解釋和公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①AV是孔徑值:

AV = 2 * log2 (F number) ,F number是鏡頭的光圈F值,如F5.6,F值就是5.6。

②TV是時間值:

TV = - log2 (exposure time) ,exposure time是曝光時間單位是秒sec。

③BV是被攝景物的亮度:

BV =log2(B/0.3K) , B是景物亮度單位是Cd/cm2。

LV=BV+5。

④SV是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值:

SV = log2(0.3S), ISO100的S值就是100.

⑤EV是曝光量:

則曝光公式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⑥AE table:

不一樣的曝光時間和ISO組合方式,表和圖示以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⑦AE收斂: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et是曝光時間;agc指sensor的感光度sensorgain即sensor的ISO值;iris是光圈值的大小。

收斂的概念就是無限趨近。

(8)AE中的問題:flicker,過曝、曝光不足、AE peak、AE震盪等。

Flicker:

現象:圖像由於sensor曝光時間不是光源頻率的整數倍致使圖像上出現Banding即明暗相間的條紋。

產生緣由:

曝光時間小於1/100秒,且曝光時間處於波峯時,圖片亮度比較亮
曝光時間小於1/100秒,且曝光時間處於波谷時,圖片亮度比較暗
從能量的角度看,就是當sensor逐像素吸取外界能量成像時,外界能量有時大有時小,像素就有的亮有的暗。所以產生flicker現象。

解決辦法:

因此只有曝光時間=光源週期的整數倍的時候,保證每一個像素吸取的光能是穩定的。
才能夠避免flicker。

國內市電,50HZ,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E Peaking:AE的峯值,圖像亮度平穩時,忽然出現亮度高的畫面。

AE震盪:圖像亮度忽明忽暗。

測光模式:

①平均測光,取畫面亮度均值做爲曝光依據,畫面主體、背景亮度差別大時,容易形成曝光過分或者曝光不足的現象。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②中央點測光(Spot Metering),僅測量中央很小範圍內景物的亮度做爲自動曝光依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③多點測光(Multi-Spot Metering):簡單理解爲點測光+記憶裝置,拍攝時使被攝體中不一樣的部位,前後位於取景視場中心進行點測光,照相機內的電子線路將每次的結果記憶下來,並按各點的平均值進行曝光。可兼顧畫面不一樣部分的亮度,精度高,操做麻煩。多點測光適合於拍攝風景、人像等靜止不動的物體,不適合拍攝動體

④中央重點測光,是平均測光與點測光方式的折衷形式,中央部分亮度權重較高,邊緣權重較低 能同時兼顧被攝主體和四周景物的亮度,所以對被攝主體的測光精度較高,尤爲適合於拍攝帶風景的人物照片。但對於亮度不均勻或反差太大的場合,容易形成曝光過分或者曝光不足的現象。

⑤局部測光:佳能獨創,中央重點加權平均測光和點測光方式的折中,測光區域較點測光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⑥分區式測光(Multi-Pattern Metering),又稱多幅面測光、多模式測光或區域分割式測光,主要原理是將畫面分紅幾個區,先測取每一個區的亮度,而後通過綜合計算,從而決定每一個區域的測光加權比重,給出一個能兼顧各區的曝光值。從理論上講,分區式測光方式都具備自動逆光補償能力。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曝光相關名詞解釋:

①光通量(Φ)──單位時間經過某面積的輻射能量對人眼所引發的視覺強度。單位:流明。

亮度(B)──發光物體表面或被光源照明的景物反光表面,在人眼觀察方向所看到的亮暗程度。單位:熙提(坎德拉/平方釐米)。

②照度(E)──不發光物體被光源照明的程度,用單位面積上接收的光通量表示。單位:勒克司(Lux),即流明/平方米。

③曝光量(H)──底片單位面積所得到的光能量,是底片面某點的照度E和有效曝光時間T的乘積。單位:Lux.sec。

④不一樣感光度的底片(膠捲),須要的曝光量也不一樣。合適曝光量的經驗公式是:

曝光量=n/S

其中S爲底片的感光度(ISO單位),n爲經驗常數(對彩色底片n=10,黑白底片n=8),對於ISO100的底片,合適的曝光量約爲0.08~0.1 Lux.sec。

⑤Dummy line:是在幀間傳輸的時候,爲了幀同步在一幀結束後增長的無信號時間,也是用pixel clock表示的,表示的是時間的概念。1幀應該是包含dummy line的,對於一樣的曝光時間,增長dummy line等於減小了曝光量,因此畫面總體亮度都會被拉下來。

⑥Dummy Pixel= Blanking pixel:啞元像素。是在把行傳輸出來的時候,行與行之間的一個時間間隙,用pixel clock表示的時間。

⑦Ev = et * agc * iris:agc和Iris指的是什麼?et是曝光時間;agc指sensor的感光度sensorgain即sensor的ISO值;iris是光圈值的大小。

⑧B=250Cd/cm2,Cd/cm2這個是什麼單位:亮度是指發光物體表面發光強弱的物理量稱爲亮度(luminace),物理學上用L表示,單位爲坎德拉每平方米或稱平方燭光cd/m2。

Cd/cm2和lux的換算:L=R×E;中L爲亮度,R爲反射係數,E爲照度;光強度I坎德拉Candela(cd),光照度E勒克斯Lux(lx),光亮度L尼特Nit,光通量φ流明Lumen(lm)。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