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verse是hibernate雙向關係中的基本概念。inverse的真正做用就是指定由哪一方來維護之間的關聯關係。當一方中指定了「inverse=false」(默認),那麼那一方就有責任負責之間的關聯關係,說白了就是hibernate如何生成Sql來維護關聯的記錄!
Hibernate僅僅按照主控方對象的狀態的變化來同步更新數據庫。按照原來的映射文件,people.getAddresses().add(address),即主控方對象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所以數據庫會跟着對象狀態的變化來同步更新數據庫;而address.setPeople(people),即被控方對象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它是不能觸發對象和數據庫的同步更新的。
(實例1):html
舉個最簡單的一對多父子關係。那麼代碼就寫成:java
映射文件配置:web
set中inverse="true",說明父子關係只在多的一端(Child)維護。因此只會發出2個insert語句。sql
注意:{many-to-one}老是設成「inverse=false」的,並且這個屬性在Mapping中是不存在的!數據庫
這樣運行的下來的結果就是:session
若是將set中的inverse設爲true,那麼會發出3條sql語句,前2條是insert語句,後1條是update語句用來維護parent和child類的父子關係。oracle
固然,假如c.setParent(p)註釋掉(破壞了父子關係),結果就變成了:app
===================================================
(實例2):
一個Person能夠參加多個Event,一個Event有多個Person參加。映射文件以下:post
inverse=true的含義: 由雙向關聯另外一方維護該關聯,己方不維護該關聯(只能進行查詢操做)。在上述代碼中,由Person方維護該<many-to-many>關係,示例代碼以下(以向Person參與的Event中加入新的Event爲例):
fetch
要注意的一點:在雙向關聯的關係中,映射的column(和table)的值要一致(即要用相同的表名和列名),否則設置爲inverse="true"的這方將失去這個雙向關係,而變成了一個單向關聯。
2、Inverse和Cascade的比較
Inverse:負責控制關係,默認爲false,也就是關係的兩端都能控制,但這樣會形成一些問題,更新的時候會由於兩端都控制關係,因而重複更新。通常來講有一端要設爲true。
Cascade:負責控制關聯對象的級聯操做,包括更新、刪除等,也就是說對一個對象進行更新、刪除時,其它對象也受影響,好比我刪除一個對象,那麼跟它是多對一關係的對象也所有被刪除。
舉例說明區別:刪除「一」那一端一個對象O的時候,若是「多」的那一端的Inverse設爲true,則把「多」的那一端全部與O相關聯的對象外鍵清空;若是「多」的那一端的Cascade設爲Delete,則把「多」的那一端全部與O相關聯的對象所有刪除。
對於hibernate中List集合一對多;一直存在迷惑;每次用的時候老是要查閱許多資料;索性本身就總結啦一下;
eg:
品牌表:
<many-to-one name="subType" class="com.oracle.webdp.entity.SubType" fetch="join">
<column name="SUBTYPE_ID"/>
</many-to-one>
小類表:
<list name="brands" inverse="false" table="BRAND" lazy="true">
<key>
<column name="SUBTYPE_ID" />
</key>
<list-index>
<column name="`index`"></column>
</list-index>
<one-to-many class="com.oracle.webdp.entity.Brand" />
</list>
(1):關於key的配置
之前老是對於key裏面的column中name屬性感到迷惑;首先要明白這個字段是位於品牌表(多的一方);是他的一個屬性(字段);名字能夠隨便取;只要保證兩邊設置的值是同樣的;便可;能夠查看生成對應的表信息
這樣的話就明白了key的真正用途;
(2):關於list-index的配置-----------在保存行數據進表裏時,hiberante會幫你維護順序
相信你們對於set集合的配置已經很熟悉啦;它有兩個特色:不能重複且是無序的;相反list集合倒是有序且容許重複的;
這麼就引出一個問題;數據庫如何保證數據的有序性哪?
思路:設置一個索引字段;用以保存順序;